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迷失的种子”之切口妊娠
2023-03-01 10:59:03
作者:周艳
作者单位:长沙泰和医院

前段时间,38岁的刘女士到妇科门诊就诊,据了解,这位女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刘女士经全家共同协商,决定积极响应国家三胎政策,给这个本就其乐融融的家庭锦上添花。

刘女士怀孕三个月有余,却总会出现阴道流血的症状,经过B超及其他检查后,确认刘女士为“子宫切口妊娠”,这意味着腹中胎儿是保不住了。听到这个结果,刘女士犹如晴天霹雳,连忙追问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子宫切口妊娠”属于妇产科的急危重症,严重时需要切除子宫,所以一经发现,必须住院治疗终止妊娠。超声介入是目前治疗切口妊娠的首选方式,不但术中出血减少,还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什么是切口妊娠

严格来讲,切口妊娠属于特殊部位的“宫外孕”,通俗来说,就是有过剖宫产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孕囊恰好着床在上次剖宫产的切口处,属于不正常怀孕。这种异位妊娠非常少见,而且孕早期难确诊,容易误诊为先兆流产、不全流产等。一旦继续妊娠或误诊后行人流刮宫可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子宫破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异位妊娠类型,所以一经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

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

超声是诊断切口妊娠的可靠方法。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具有较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声像图特点为宫内孕囊或胎盘组织位置低,且位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而且子宫下段前壁中等回声,回声不均,达浆膜见血流,孕囊种植下段前壁切口处,宫颈无异常。根据孕囊位置和子宫切口肌层回声变化大致分为四型:

切口旁型。妊娠囊生长在子宫前壁峡部切口处,但局部肌层厚度相对正常,二者界限尚清晰;切口内型。局部肌层变薄,妊娠囊与其界限不清晰;浆膜下型。切口局部肌层极薄甚至未显示,但浆膜显示连续性完整;外生长型。子宫切口内妊娠囊向浆膜外突出,甚至向膀胱生长,局部浆膜显示局部界限不清晰或结构连续性破坏。

切口妊娠治疗方法

在阴道超声实时监视下,穿刺行切口孕囊内及孕囊周围富血供区多点注射聚桂醇3~10ml,形成有效包绕,以达到局部硬化杀胚及孕囊周围字样血管硬化的作用。手术前后行超声造影对比,评估硬化疗效,24小时内再次行超声引导下清宫取胚术,较好地避免了切口妊娠清宫术大出血的风险。

如何预防切口妊娠

胚胎着床点在前次子宫下段,即剖宫产切口瘢痕处,也就是我们说的“切口妊娠”,这也就意味着这种异位妊娠基本出现在有过剖宫产经历的女性身上。所以,医生通常会建议有过剖宫产的女性在2到3年内不宜怀孕,怀孕前要到医院检查子宫的恢复状况再决定是否能怀孕。如果有过剖宫产的孕妇再次怀孕,且间隔上次剖宫产不到两年的话,在早孕期间,也就是怀孕50天之前,一定要到有条件的、综合实力强的医院确诊胚胎着床的位置。倘若发现胚胎着床于切口上面,建议立即终止妊娠,越早越好,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另外,定期产检,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尽量避免切口妊娠不及时治疗的严重后果,还能尽早排查出其他可能伤害到胎儿和孕妇的其他状况。如妊娠中毒症、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这些都是有可能威胁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及时排查并积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保证母婴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定期产检可以随时了解胎儿在腹中的生长发育情况。

总而言之,切口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临床上提倡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切口妊娠超声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安全、并发症少、止血迅速、恢复快且微创的优点,既可以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又可以保留其生育功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