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属于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根据原子核的运动特点,通过外在的磁场,在射频脉冲下形成信号,利用探测器进行检测,并输入至电脑中,在计算机处理之后形成图像,并显示在屏幕上。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在疾病的检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与禁忌证。
一、核磁共振检查概述
核磁共振检查属于物理现象,在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1973年之后逐渐被用于医学检测。核磁共振的检测原理是使人体在特殊的磁场中,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对体内的氢原子进行激发,从而使氢原子核发生共振,吸收能量。在射频脉冲停止之后,氢原子核会发出相应的射电信号,可以将所吸收的能量进行释放,这时会被接收器收录,通过计算机的处理获取图像,这就是核磁共振成像。
二、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不允许带入铁磁性物品
核磁共振设备5米之内,磁场非常强大,铁磁性的物体在接近磁体后,因为受到高强磁场的干扰,会以很快的速度飞向磁体,会对患者及家属带来致命的伤害,而且会给设备带来重大的损伤。所以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一定不要携带下面物品,比如,硬币、手表、发夹、镊子、剪刀、手机、银行卡、助听器、指甲刀、打火机、文胸、首饰、雨伞、磁疗内衣、膏药等进入检查室。
(二)在检查中不允许乱动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不能够乱动,与拍照片有一些相似,若拍照片时乱动就会使照片模糊、发虚。核磁共振检查是多序列成像,单个序列大概需要2至3分钟的时间,对于一些特殊的序列需要更长的扫描时间。若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乱动,就会使图像变得比较模糊,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
(三)在检查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场和人们生活中的磁场不同,它是设备在运行状态下产生的,非常强大的磁场。核磁共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因为核磁共振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患者在检查时要有心理准备,根据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检查,检查前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紧张,在检查时不要受到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此外,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空间比较小,患者会有一些压抑感。核磁共振检查时间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或者更长的时间。针对这些问题,受检者一定要在检查前有所了解,从而做好心理准备,使检查更加顺利。
(四)其他注意事项
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携带之前检查的一些影像学资料,比如,B超、CT等,将相关的检查资料交给医生,从而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
三、核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
(一)体内植入金属的人群
对于体内植入金属的人群,做核磁共振检查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磁场会对其造成伤害,只有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患者在磁场中是安全的,才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比如,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眼球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体内装有金属节育环的患者等。若患者不清楚手术时身体是否植入了金属物体或者对于金属物体在磁场中的安全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向专业医师进行咨询。
(二)患有密闭恐惧症的患者
核磁检查设备的空间比较狭小与封闭,对于患有密闭恐惧症的患者,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不适合这类人群进行检查。
(三)妊娠三个月以内的孕妇
对于妊娠期前三个月的孕妇来说,胎儿正处于器官的形成阶段,为了胎儿的安全,尽量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四)意识不清、昏迷等患者
对于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不能有效配合的患者,需要临床医生同意之后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结论:总而言之,在疾病的临床检查中核磁共振检查非常常见,受到了许多患者的关注。核磁共振检查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心理建设,而且要了解检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与禁忌证,并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避免使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