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文苑
热点排行
我是规培生
2023-02-27 10:11:10
作者:邓孝国,钟昊书,白华宇,蒲晓莉,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我想告诉更加年轻的后辈,如果你有治病救人的梦想,请一定要坚持下去。虽然很多人说学医很辛苦,但无论如何,医生都是一个神圣又幸福的职业。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邓孝国

  治愈患者 我很幸福

今年是我住培生涯的第三年,离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已经越来越近了。回想这几年的经历,我感觉是一个对医生的认知不断刷新、不断适应并更加骄傲的过程。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电视上有一部关于医生的电视剧热播,屏幕里的医生穿着整洁的白大褂,看着很帅,于是我有了学医的想法。但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医学生,和患者面对面的时候,我才接触到了医务工作者最真实的一面。

学医需要耐心和吃苦,而且专业性很强,一旦确定要走上这条路,就没想过再做其他的事了。医生是一个很专业、很辛苦、很考验人心态的职业。尤其是在和患者交流时,总会因为双方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别产生大大小小的分歧,甚至有时候要受委屈,加上我工作的地方是儿科,父母都担心孩子身体健康,所以这类事情会遇到更多。老师和前辈们反复叮嘱我:家长有情绪是正常的,首先要反思治疗做得对不对,然后要尽力稳住情绪,耐心倾听家长的需求。

老师和前辈也经常教导我:医者仁心,做医生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争面子,是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当尽最大努力去治愈他们时,那种成就感是很多事难以比拟的。

在这份情感的支撑下,我也经常参加医院和科室举办的慈善活动。之前病房里有一个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病情严重需要转到华西医院去治疗,因为孩子家庭拮据,科室发起了捐款,我马上掏出了包里的100元钱现金。后来,有类似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

医学上的治疗不仅是救人,能够让更多患者以不同方式受益也是医生的职责。

正是因为老师和前辈们的教导,我一直将奉献精神放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位置。去年8月,因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院医疗资源紧张,虽然作为学生,我本应该暂时脱离临床工作,但我认识到我是个住培生,已经是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这时候为了疫情防控就应该顶上去。于是我写了一份请战书,加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线。

那几天非常辛苦,很累,但事后回想起来,四舍五入我也算是为南充的老百姓做了小小的贡献,还是感觉很值得的。

跟我的中学同学相比,他们很多人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了,有一些同学已经事业有成,而我现在仍在学习钻研的阶段,比收入是不能比的,要说落差感肯定也有,但我依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在一次次诊疗的过程中,在一次次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感觉治愈患者也是一种幸福,这是物质奖励带不来的满足感。

最后,我也想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更加年轻的后辈,如果你有治病救人的梦想,请一定要坚持下去。虽然很多人说学医很辛苦,但无论如何,医生都是一个神圣又幸福的职业,不要因为自身和外界的一些因素就望而却步,只要有耐心,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对患者的爱,大家都可以参与到卫生健康事业中来。

本报记者 白华宇整理

  老师评语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增荣:危难关头,你是否能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邓孝国医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在南充本土疫情发生之初,邓孝国医师不忘医学生誓言,不惧疫情,第一批写下志愿申请书,主动请战,要求战斗在抗疫一线。无论是高风险社区红码患儿的出诊接送,还是新冠病毒感染重危患儿的救治,他始终冲锋在一线。在科室医护人员战斗性减员严重的情况下,邓孝国不分白天黑夜,坚守科室,围着重危患儿转,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同时专业且耐心地与家属沟通病情。同时,他肯钻研,在规培期间,深入学习各种医学及人文知识,不仅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还把患儿当成自己的老师,正是有这样的好学的态度,有医者父母心的人文精神,多次受到患儿家属及医院老师们的好评。

 


患者的感谢信对我来说,是一种职业肯定和认可,是规培过程中一直激励我前进的一壶暖茶,让我坚守初心,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属带去希望和安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钟昊书

  永不言弃 热爱不止

三年前,刚到医院时,我紧张而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刚从校园走出的医学生,我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临床工作的突发情况和巨大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长为一名能独立完成操作的临床医生。

凌晨1点39分,是我至今难忘的时间点。当晚,是我第一次急诊值班,一位73岁的大爷被家属送到了急诊室,“父亲已经胸痛了7个多小时,现在实在痛得受不了了……”大爷的女儿和老伴哭红了双眼。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我一边准备给大爷做血气分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一边做心电图检查,正在我判断是不是心肌梗死的时候,大爷出现昏迷、心脏骤停的症状。带教老师经过数秒的判断后,立即对其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嘱咐护理人员上心电监护仪、拿除颤仪,根据病情反复除颤,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护士予以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并将急救药品等迅速准备到位。在带教老师的指挥下,我联系了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急诊科的其他医生护士也陆续赶来支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心电监护仍然提示大爷心室颤动。

在场的医务人员轮流上阵,心脏按压、注射药物、电除颤等交替有序地进行,我紧张地盯着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形,多么期望它变成有节律的窦性心律,而不是一团乱麻。根据常识,如果抢救30分钟还没有恢复自主心律,那么患者抢救成功的希望便十分渺茫,但我们坚持了40分钟。

2点19分,大爷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衰等治疗,大爷病情逐渐好转,于4点12分顺利撤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根据病情,大爷在入院4天后转入医院心内科继续治疗。

后来,大爷顺利出院。他的女儿写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医生的赞美、信任和尊重。这封信对我来说,是一种职业肯定和认可,是规培过程中一直激励我前进的一壶暖茶,让我坚守初心,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属带去希望和安慰。

在内分泌科轮转时,我遇到过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患者,她在母亲的陪伴下拿着一叠厚厚的病历办理住院手续。我按照常规的入院流程为她完善了入院的心电图、抽血检查。当询问病史时,我惊讶地发现她在近五年来辗转各个医院,但是病因始终不明确,长期电解质紊乱伴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也没有缓解,甚至出现站立困难的状况,需要使用拐杖才能行走。

于是,我询问了上级医师,老师拿着病历仔细翻阅了既往的血常规、X片、MRI、电解质等检查报告,主治医师和教授们查阅了各种文献、指南以及教材,考虑是肿瘤引起的低磷骨软化,最终病因明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在这次疑难病例的诊断过程中,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阅历、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三年规培时光如白驹过隙,尽管培训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是面对每一次困难和挑战,我没有放弃,竭尽所能去帮助每一位病人。如果说规培是医生的起点,那我对医学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蒲晓莉整理

老师评语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专业基地主任黄纯兰:钟昊书是一个心系祖国、热爱医学事业、处处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待事的人。在临床轮转期间,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了科学的临床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动手能力较强,并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能够熟练地对内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同时取得了西南医科大学学业奖学金和泸州老窖奖学金,这些品质帮助他出色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课题任务。

分享到: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