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生活在严重精神压力下的人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随着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增长越来越快,抗精神病药物也相应增加。然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毒副作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和处理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如何准确识别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识别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是确保精神病患者合理、科学地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关键。结合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和收集相关数据发现,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观察法。根据自然状态和环境条件,观察患者在经历药物副作用时的表情、情绪和行为。其次,问卷调查方法包括自制问卷,并在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面对面访谈。如果患者有行为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将协助回答相关问题,包括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物名称、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程度以及副作用引起的心理反应。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应该如何处理呢?
锥体外系反应,主要包括肢体颤抖、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坐立不安,有的患者可出现嘴唇、舌头等部位缓慢的运动,有的患者会不受控制地流口水,这个症状一般在用药短时间内出现,表现为四肢向后、向外痉挛性地伸展,也有可能会表现为面部僵硬、面容呆板,看起来没有表情,像戴着面具一般。可以通过低剂量起始药物或者缓慢滴注此药物减少此症状的发生。
氯氮平和奥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的方法来减缓体重的增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吃蔬菜和高蛋白质。
镇静和嗜睡一般由药物过度的镇静作用所致,某一些药物的镇静和嗜睡作用很强,如氯氮平,少数患者在吃完药后出现全身无力,睡眠过多。可以将这个药物服用时间改成睡前服用,以此减轻或避免镇静和嗜睡。
恶性综合征,表现为体温高达40℃以的高烧、肌肉强直、意识模糊、自主神经紊乱,发生这个症状可能是因为患者服用剂量的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或是注射用药,所以患者一定要在家人的监护下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能随心随意地服用药物。如果发生了这个症状,就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停止用药,开展补液和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物理降温、预防感染等治疗,必要时可以予以DA激动剂缓解。
抗胆碱能效应,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等,可以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必要时可以服用使用肠道软化剂、泻药等药物对症治疗,但需要避免与抗胆碱作用很强的药物联合使用。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表现为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可能还会出现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可通过低起始剂量、缓慢加量或适当减量药物避免。
泌乳素增高,通常为内分泌失调所致,其他症状如月经紊乱、性激素紊乱等。对于女性,可能会引起闭经、泌乳;对于男性,一般水平的泌乳素升高引起的症状较不明显,较高水平的泌乳素也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甚至泌乳。临床对于这个症状还没寻找到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通过停药或者减少用药剂量或换药的方式避免。
粒细胞缺乏,以氯氮平较为常见,严重者易合并各类感染,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并予以碳酸锂或升白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还需要开展隔离以及抗感染治疗。
如何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①配药前需要仔细检查医嘱以及每位患者服用的药物类型、名称和剂量,熟悉患者,记住每位患者正在服用的主要药物。②配药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要想着与药物无关的事情。③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安排两名精神科护士一起配药,并在发放药物的时候让护理人员大声喊出下一个服药患者的名字,一起识别患者的基本信息,并确保每个药物能够准确发放给每个患者,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药物错发或者漏发的现象了,还可以便于护士管理。④服药前,让患者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在配药完毕之前,请他们不要离开座位,以免导致患者坐错位置并接受错误的药物,即便服用了错误的药物,也有利于调查。⑤配药时,要认真进行三检八检。当患者对自己的药物有疑问时以及患者服用之前,病帮助他们检查并确认没有错误。⑥一旦发现配药错误,应立即通知病房医生或值班医生和主管部门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冒险隐瞒而不报告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