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宝宝牙齿问题知多少?
2023-09-07 21:44:11
作者:周靖
作者单位:桂林市平乐县人民医院

宝宝的牙齿健康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许多家长对宝宝牙齿健康问题了解不足,容易陷入困惑和误区。所以,家长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宝宝牙齿健康问题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宝宝牙齿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阶段

①乳牙阶段。宝宝的乳牙一般在6个月左右开始,乳牙阶段,宝宝口腔会长出20颗左右的乳牙,包括8颗前牙、8颗臼齿、4颗犬牙。一般情况下,乳牙生长会持续到2岁。②恒牙替换阶段。在宝宝6岁左右时,乳牙慢慢松动脱落,长出恒牙。恒牙替换一般持续到12岁左右。恒牙替换阶段,宝宝口腔一般会长出32颗恒牙。③恒牙成熟阶段。恒牙成熟阶段指的是口腔中全部长出恒牙,并且已经发育成熟。在恒牙成熟阶段,保护好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宝宝牙齿健康的常见问题

①龋齿。宝宝龋齿在牙齿健康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的酸对牙齿表面起到腐蚀作用。出现龋齿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引起口臭、疼痛等问题。原因: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发龋齿,在宝宝成长期间,家长没有引导宝宝养成刷牙的习惯,若长期不刷牙,就会在进食后,使得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内,进而引起牙菌斑,在长期刺激下造成龋齿;不良饮食习惯也容易引起龋齿,如长期吃偏甜、偏软的食物,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容易引起龋齿。解决办法:及时对症治疗,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发现龋齿后应到专业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涂氟。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发生龋齿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如填充治疗,避免龋齿越来越严重。

②牙齿畸形。原因:用牙习惯不好,如长牙期因牙床发痒而吮吸手指,或者用舌头舔牙床,或者是喜欢咬硬物,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等,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萌出的恒牙错位;乳牙丢失过早,一般在七八岁乳牙脱落萌生恒牙,若乳牙脱落过早,恒牙长时间没有萌出,就容易发生错位,导致畸形。解决方法:在牙齿畸形发生早期,可以进行早期矫治,避免牙齿畸形严重化,阻断矫治指的是将颌面发育导向正常,在早期发现牙齿拥挤时,可以采取顺序拔牙治疗;正颌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生长发育完成之后的比较严重的骨性牙齿畸形,配合口腔颌面外科共同完成,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预防矫治是通过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牙齿畸形的发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治疗等都是有效的预防矫治措施。

③牙龈炎。原因:局部牙斑菌或者是牙石堆积之后,细菌作用产物会对牙龈产生刺激,进而引起牙龈炎;牙齿萌出时,因牙冠要突破牙龈表现黏膜,萌出口腔内,局部牙龈组织就会创伤,还可能出现龈瓣覆盖牙冠的情况,导致局部清洁难,进而引发萌出性牙龈炎。解决办法:注意口腔卫生,家长们应指导宝宝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两次,一次刷2分钟,最好使用婴儿专用牙刷和牙膏;在口腔卫生治疗基础上,使用口腔消炎药,减轻炎症,促进牙龈愈合;若宝宝已经长出牙齿,可以使用宝宝牙刷轻轻进行牙齿清洁,去除牙菌斑、食物残渣等。此外,也可以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清洁和检查。

宝宝牙齿健康的预防

①早期护理。宝宝的乳牙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开始长出,因此早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每天使用湿纱布或棉花球轻轻擦拭宝宝的牙床和乳牙,以预防细菌滋生。从宝宝出生后的一年开始,可以每天使用适合宝宝年龄的牙刷和牙膏进行刷牙。②饮食注意。饮食对宝宝牙齿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们应该注意控制宝宝的糖分摄入,尤其是甜食和饮料。宝宝喝奶或吃辅食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洁口腔,防止残留食物引发蛀牙。宝宝的饮食应均衡且富含钙质,有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发育。③定期就诊。定期带宝宝去儿童牙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给出合适的口腔卫生建议和治疗方案。④养成良好习惯。家长们应该带头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宝宝树立榜样。教育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频率,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意识。鼓励宝宝定期刷牙,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宝宝的牙齿健康非常重要,各位家长都应提高重视,掌握有关宝宝牙齿健康的知识,一旦发现宝宝牙齿出现任何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宝宝牙齿健康问题的预防需要家长们的关注和努力,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通过早期护理、饮食注意、定期就诊和养成良好习惯等,可以有效预防宝宝牙齿健康问题的发生,让我们共同为宝宝的牙齿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