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一篇了解妊娠高血压饮食建议和预防
2023-09-07 22:17:20
作者:陈霞
作者单位: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怀孕是一件大事。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前血压没有问题,却在怀孕期间被诊断为妊娠高血压,她们都感觉不可思议,这妊娠高血压是怎么患上的呢?妊娠高血压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妊娠高血压是一种危险的孕期疾病,必须引起孕妈妈的重视,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还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接下来,我就带您走近妊娠高血压,了解妊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一般在妊娠20周之后,孕妈妈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问题,因为,怀孕20周之后是妊娠高血压的高发期。妊娠高血压的最主要症状是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很多孕妈妈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重症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孕妇的身体器官受损,甚至失去生命。在我国,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必须引起孕妇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孕妇在成功产下宝宝后,妊娠高血压的症状就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在怀孕期间,妊娠高血压会严重影响孕妇和宝宝的身体健康。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

现阶段,医学界虽然对妊娠高血压比较重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但是始终没有明确其病因,但是根据临床经验,普遍认为妊娠高血压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而发生。

1.年龄

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下,以及40岁以上的孕妇来说,她们患妊娠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育龄的女性。

2.遗传因素

如果女性有妊娠高血压家族史,则女性怀孕后患病的概率会明显高于正常女性。

3.慢性病因素

如果女性在怀孕之前就患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怀孕后患妊娠高血压的概率会明显高于正常女性。

4.肥胖因素

一般女性怀孕后会进行BMI指数的计算,如果初次产检时BMI指数在35以上,或者女性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其患妊娠高血压的概率都会比较高。简单来说,就是不管女性太胖还是太瘦,都可能患上妊娠高血压,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5.孕妇子宫张力因素

孕妇的子宫张力过高,在触摸腹部时会有比较硬的感觉,一般是由于羊水过多、巨大而造成的,以及双胞胎孕妇的子宫张力通常也会比较高。子宫张力高的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概率比较高。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很多孕妈妈确诊妊娠高血压后,认为这种疾病只是自身血压高的问题,不会影响腹中的宝宝,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妊娠高血压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状况,还会对腹中宝宝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1.造成孕妇脏器损伤

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孕妇出现全身性动脉痉挛,间接导致脏器病变的发生。重症妊娠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左侧心脏衰竭、肝破裂、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2.造成原有疾病加重

如果孕妇在怀孕30周之前就被确诊妊娠高血压,那么孕妇患先兆子痫的概率会升高。除此之外,早产、死胎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会大大提升。

3.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由于妊娠高血压会导致子宫血管痉挛的发生,影响胎盘供血和其他功能,因此,可能会造成宝宝发育受阻、宫内窘迫和新生儿死亡的发生。

如何预防妊娠高血压?

1.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孕妇怀孕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熬夜不仅会导致孕妇的抵抗力下降,还会引起一连串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女性怀孕后,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一般来说,孕妈妈每天至少要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从而补充体力,保证每天都能有比较饱满的状态。

2.按照医生指导定期产检

孕妈妈的产前检查要从确认早孕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建立产检手册,确定产检计划。产检手册上会为孕妇明确标注出产检的时间和注意事项,通常孕妇在初次产检时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压、心电图等检测,并将其作为初始值,此后的检查都会与初次产检的数值进行对比。孕期进展到36周之后,孕妇需要每周接受血压和体重检查,并且定期监测尿蛋白。对于已经确诊妊娠高血压的孕妇来说,要注意检测胎心,以免发生意外。

3.孕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女性怀孕后要注意调整结构,无论是孕早期,还是中、晚期,都要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孕妇可以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的食物,比如蔬菜中的菠菜、西红柿,牛奶、鸡蛋、豆制品等等,都能够为孕妇补充所需营养。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应当控制进食量,避免食用过多食物造成胎儿过大影响孕妇和宝宝的

健康。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您对于妊娠高血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女性怀孕后要按时产检,如果患上妊娠高血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