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是幼儿罹患的一种疾病,相比较成年人来说,小孩子的肠胃功能并不健全,消化系统也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一旦遭遇了外界刺激或是饮食不健康,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肠胃功能紊乱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对此不加重视,那么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极易受到威胁。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家长朋友们应当对小儿肠炎这一病症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肠炎呢?
一、什么是小儿肠炎?
小儿肠炎又被称作小儿感染性腹泻,通常指幼儿由于微生物感染,使得小肠或结肠出现了炎症。导致小儿肠炎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病毒细菌的入侵,寄生虫的入侵,都很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小儿肠炎病症。大部分幼儿一旦罹患该类疾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方面的问题,如果症状持续性加重,患儿很容易出现肾功能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方面的问题。那么除了腹痛和腹泻之外,小儿肠炎还有什么具体的病症表现呢?
二、小儿肠炎的具体病症表现
大部分罹患小儿肠炎的幼儿都会出现食欲低下的问题,甚至有的幼儿体温也会发生变化,有的会出现高烧病症,有的会出现低烧病症。由于腹泻所导致的大便频次变化,也是小儿肠炎患者较为明显的病症。如果患儿的情况较为严重,一天会出现十次大便情况,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会出现3~5次的大便情况。有的患儿会出现水样便,有的患儿会在大便中出现黏液甚至脓血。有些患儿会出现明显的呕吐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那么患儿很容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症状,最终导致全身脱水,乏力。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了上述病症,就需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让幼儿在医生的指导下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治疗。那么一旦幼儿出现了小儿肠炎病症,应当怎样进行治疗呢?
三、小儿肠炎的具体治疗方式
大部分医护人员在确诊患儿罹患了小儿肠炎病症之后,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治疗。第一种是进行支持性治疗,第二种是进行抗感染类治疗。所谓的支持治疗指的是通过引导幼儿服用口服补液盐、肠道益生菌等方式,帮助幼儿纠正现阶段的脱水问题,让幼儿的体内电解质趋于平衡。而抗感染治疗,指的是一旦确定患儿是由于细菌感染出现的肠炎问题,那么医护人员就需要指导幼儿服用合适的抗生素,借此来解决肠道内的细菌感染,让幼儿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当然,如果幼儿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导致腹泻问题出现的,那么医护人员就应当选择使用合适的抗真菌剂,来帮助幼儿恢复身体健康。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应当怎样完成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呢?
四、小儿肠炎的护理工作
对于家长来说,完成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是有助于改变幼儿不适症状的,能够让幼儿的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首先,在幼儿进行病症治疗阶段,家长需要勤洗手,注意卫生和通风。幼儿和成年人的个人用品不可混用,幼儿的个人物品需要煮沸消毒。与此同时,作为家长还需要给幼儿做好腹部保暖措施,降低幼儿腹部着凉的可能性。在幼儿排便后,家长要及时帮助处理排便物,保证幼儿的干爽和清洁。
其次,由于幼儿在出现小儿肠炎症状之后,会出现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等问题。因此作为幼儿家长,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幼儿正确的饮食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让幼儿尽量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在进行食物喂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秉承少量多次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降低对幼儿的肠胃负担,让幼儿的病情得到恢复。在小儿肠炎护理阶段,作为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幼儿的症状变化,了解幼儿的精神状态。如果幼儿出现了反复高烧等问题,那么就需要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让医护人员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小儿肠炎病症是会对幼儿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此幼儿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饮食健康问题负责,避免让幼儿食用不洁的食物,避免让幼儿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一旦出现了肠炎病症,需要及时送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