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尿毒症不是绝症,透析也并不可怕,10条肾病常识教你避免损失!
2023-09-26 23:22:36
作者:冯俊华
作者单位: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尿毒症并不代表生命走到尽头,透析也绝非可怕的绝境。尿毒症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通过一些关键的肾病知识和健康习惯,我们可以降低肾脏问题的风险,甚至延长寿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有关肾脏疾病的重要知识,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尿毒症。

1、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Uremia)是慢性肾脏病最终阶段的表现,它标志着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尿毒症的诊断通常基于血液中肌酐水平的升高。当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到大约707μmol/L时,医生会将其划定为尿毒症范围内。这一数值的升高表明肾脏的滤过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害,只剩下了正常功能的约10%左右。

2、尿毒症会有哪些表现?

尿毒症是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它代表了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严重问题。这些废物和毒素积聚在体内,对全身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以下是尿毒症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状:①乏力:尿毒症患者经常感到疲劳和虚弱,这是由于体内废物积聚和贫血引起的。②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尿毒症症状,可能导致食欲丧失和体重下降。③头晕和头痛:由于血液中毒素水平升高,患者可能经常感到头晕或头痛。④水肿: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除多余的盐分和水分,尿毒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水肿,特别是在脸部、手部和脚部。⑤皮肤瘙痒:尿毒症可以导致皮肤瘙痒,这是由于体内毒素的堆积和皮肤干燥引起的。⑥胸闷和气喘:尿毒症可以影响心肺功能,导致胸闷和气喘感。⑦口中氨臭味:由于口腔内的氨水平升高,尿毒症患者可能会产生难闻的氨臭味。⑧精神异常:尿毒症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

3、肌酐值多高需要透析?

至于何时需要开始透析治疗,不能仅依赖于肌酐值的高低。肌酐值只是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之一。决定是否进行透析通常基于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是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酸中毒、高钾血症、高血压、贫血、甲状旁腺亢进等严重并发症,并且这些问题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来纠正,那么医生可能会建议开始透析治疗。因此,决定透析时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透析一旦开始,是否一直要继续?

一旦开始透析,通常需要继续进行,除非有条件接受肾移植。药物治疗通常不能治愈尿毒症,因为这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只有肾移植可以恢复正常的肾功能。

5、保护血管内瘘

对于那些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血管内瘘是生命的通道。为了保护血管内瘘,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晚上睡觉时避免侧身压迫内瘘的位置,并密切关注血管内瘘的健康状况,以及避免引发感染的行为。

6、早期治疗和定期检查

无论是否透析,定期检查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需要关注血钾、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甲状旁腺素、尿素、二氧化碳、钙、磷等指标。此外,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

7、不要害怕透析

透析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它是一种救命的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继续生活。不要害怕透析,它可以为你提供新的生机,让你更好地管理尿毒症,活得更长久。

8、透析的选择

一旦患者需要透析治疗,通常可以选择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或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血液透析需要到医院进行,每周数次,每次几小时,通过机器过滤废物和毒素。腹膜透析则是在家中进行的,需要多次每天注入透析液到腹腔,然后排出废物。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透析方式。

9、肾移植

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治疗的一种替代方法,它可以在合适的候选患者中恢复正常的肾脏功能。然而,由于肾源有限和手术费用高昂,肾移植并非对所有患者都可行。但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来说,肾移植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久的生存机会。

10、定期监测和管理

一旦开始透析治疗,患者不应忽视定期的医学监测和管理。这包括监测血压、血液指标、水分平衡、饮食控制和药物管理。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的体检和肾功能测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干预,以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

总之,尿毒症不是生命的终点,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通过正确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态度,患者可以在尿毒症的挑战下依然拥有美好的生活。了解这些关于肾脏疾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肾脏问题,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