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为什么会得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和哪些因素有关?
2023-09-26 23:30:14
作者:蒋勇进
作者单位:阳朔县人民医院

腰间盘为中央部的髓核,常见病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概率,应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同时注意保护腰椎部位、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患病率。那么,为什么会得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和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呢?

为什么会得腰间盘突出?

1.椎间盘弹性发生改变。由于椎间盘病变、椎间盘弹性变差,导致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变薄弱。身体对椎间盘的压力不均衡、突然性的压力增大,致使髓核脱出、脱出后刺激周围的神经系统,最终导致腰疼、腰痛、腿麻木、椎间盘突出。

2.姿势不正确。长期不正确的姿势、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如长时间弯腰及久坐,这些情况下,弹性差的椎间盘受到不恰当力量的刺激,引起髓核组织突出,最终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和哪些因素有关?

1.主要病因。①椎间盘退变。脊柱运动过程中,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和压力增大,长此以往,椎间盘发生了退变,由此引起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降低、髓核失去了很好的弹性。退变基础上,长期外力压迫和劳动积累,髓核和纤维环等部位向外突出,更为严重的会压迫神经。②损伤。如反复弯腰、腰椎部位长期受压、扭转频繁等动作易引起椎间盘损伤。可能与职业活动、工作性质有一定联系,如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负荷等情况易造成椎间盘突出。③女性妊娠。女性由于妊娠导致韧带松弛,且腰部需承受更多的压力,增加了患腰间盘突出的概率。④发育异常。骶椎腰化、关节突不对称等先天发育异常,腰椎部位承受异常应力,从而增加了患腰间盘突出的风险。⑤遗产原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有30%具有阳性家族史。

2.诱发因素。①腰部姿势突然变换。比如快速弯腰、快速起身、快速旋转,从而导致纤维环破裂。②腰部外伤。腰部受伤、腰部做过手术、骨折脱位等情况均会引起髓核突出。另外,腰部麻木时间较长恐会导致椎间盘突出。③腹部压力增大。因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等活动引起腹部压力增大,会发生腰间盘突出的可能性。④寒冷潮湿的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冷气笼罩的环境中,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严重的会引发椎间盘病变而破裂。

腰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腰部疼痛。腰痛是腰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常见症状。当出现连续性、不间断地腰部酸困、疼痛,很有可能是窦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腰间盘突出加重时,可产生硬膜痛,也可表现为:钝痛、刺痛、放射痛、活动时疼痛感加强、休息后痛感减轻、痛感持续时间长。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腰间盘突出的患者,痛感常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时,刚开始为钝痛、刺痛,逐渐地痛感加重,多呈现为放射性疼痛,主要部位是大腿内侧、臀部、小腿外侧、足背,部分患者为单侧剧烈疼痛。

3.肢体麻木。肢体麻木是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腰骶神经丛受刺激引起。

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腰间盘患者必须要注意腰部保暖及防寒,可先卧床2周~3周,待症状缓解后再下床活动,三个月内不得做弯腰持物的动作。适量牵引、解除腰椎后关节及肌肉痉挛的负荷,如骨盆牵引、手法牵引。

2.药物治疗。①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常见的美洛昔康、布洛芬缓释胶囊等。②肌肉痉挛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替扎尼定或氯唑沙宗等肌肉松弛类药物。③患者出现神经水肿情况后,应在与医生沟通后选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3.手术治疗。①对于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②常规性开放手术。如椎间盘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术、椎体融合术等,采取手术方式,尽早切除病变的腰椎间盘髓核,防止神经压迫。③微创手术。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利用关节内窥镜辅助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利用显微镜进行内窥,可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骨关节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总的来说,腰间盘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造成严重的神经压迫,为有效降低腰间盘突出的患病概率,必须要全面掌控该病的影响因素、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便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感觉腰椎部位异常,应立即就诊,有助于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