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伤口的湿性愈合,总结的太全面了!
2023-09-26 23:43:01
作者:黄秀荣 周萍 胡慧卉 王婷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一、什么是湿性愈合

湿性愈合就是利用湿性愈合新型敷料来创造创面局部潮湿的环境,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及皮肤细胞的分裂与增生,以达到减少愈合时间、避免痂皮及痛苦、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此法适于压力性损伤,烧伤,瘘管及其他创面愈合。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不同,干性愈合就是用自行愈合,贴创可贴和消毒包扎来治疗创面,此种治疗方法虽使用方便,但是愈合环境恶劣,易形成痂皮而引起创面疼痛,更换敷料的同时还易损伤创面,愈合缓慢易继发感染。

二、如何实现湿性愈合

1958年,奥德兰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快于水疱破溃的伤口愈合速度,这一发现为湿性愈合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此后,许多学者对湿润及有渗透性伤口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首次验证了湿润且具有通透性的敷料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此后人们就开始关注如何提高伤口局部氧分压以促进创面修复。皮肤是一个很好的氧合系统,它能提供充足的氧并保持创面内良好的湿度和温度。这一发现表明,伤口的愈合过程并不依赖于氧气供应,这一事实颠覆了传统观念。大量研究表明,创面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和微生物,会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皮肤坏死。因此,现代创伤愈合的理念被提倡:在适度湿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封闭的环境,以促进伤口的湿润愈合。该理念是将皮肤暴露于空气中进行湿敷或负压吸引等方法来控制创面内水分流失。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可为伤口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降低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三、湿性愈合的优点

①加速坏死组织的溶解,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当人体遭受损伤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和细胞的坏死,所以,去除坏死区组织是创面修复的第一步。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坏死组织发生水化反应,并释放出可分解坏死组织的多种蛋白酶,帮助伤口清除。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纤维蛋白等趋化因子可诱导其向创面迁移,加速创面愈合。②调控创面氧分压,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是维持创面缺氧微环境的关键。研究发现,缺氧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率最高,并可加快毛细血管的生成,加快肉芽组织的形成,显著提高创面愈合速度。③通过营造密闭湿润的环境,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包括但不限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IL-1)等,从而保留更多的创面渗出液。这些生长因子往往对伤口愈合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并对其提供必要的辅助。④在潮湿的环境中,对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有利:水占到了人体重量的70%,这也是因为,人体的每一个功能运转,都离不开水的配合,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中,水作为媒介,会产生更多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和酶的活性变得更强,加快细胞的移行速度,对伤口的愈合有帮助。⑤湿性愈伤可以减少感染率:湿性愈伤可以营造出一个安全、封闭的环境,对微生物有一定的阻隔效果,与此同时,在湿性环境中,白细胞的功能会得到加强,杀菌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临床试验显示,在干燥的情况下,创面的感染率为7.1%,而湿润期的创面感染率只有2.6%⑥减轻疼痛,不易留疤:湿性愈合可有效减轻疼痛,因湿性愈合时伤口不会结痂,同时还能避免因干痂拉扯造成的二次损伤,促使伤口完整愈合,预防疤痕形成。可以说,这种颠覆人们对传统干性愈合认知的湿性愈合理论,无异是近百年来伤口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之一。

四、湿性敷料的种类

新型敷料的种类有很多,列举一些临床上常用的类型,有促进上皮爬行的水胶体敷料、自溶清创类的水凝胶敷料、吸收渗液的泡沫敷料、促进生长的藻酸盐敷料等。这些新型敷料可以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提供相对的恒温的环境,吸收过度的渗液,避免细菌的侵入。促进坏死组织的溶解、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吸附少量渗液、防水保湿并防菌、为湿性愈合提供环境、封闭后气温上升可使淡黄色致密腐肉被溶解、发挥自溶性清创功能。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创面的修复,我们在选择敷料时应考虑伤口的渗出液量、伤口的结剖位置以及组织液坏死组织液的多少,伤口有无感染等因素。研究表明,新型敷料可实现更快的湿性伤口愈合,但在没有新型伤口敷料的情况下,可使用干燥、潮湿、或含有石蜡、凡士林、抗菌剂或其他药剂的纱布。纱布的织法不同,缝隙尺寸也不同。选择最合适的纱布产品对于防止伤口床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口疼痛并避免产品残留咋大而深溃疡里至关重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