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享用美食?
2023-09-26 15:50:33
作者:方华
作者单位:乐业人民医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居民健康。不少患者因为要控制血糖,只能对不少美食说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专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食养原则与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糖尿病的食养原则和建议

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

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体重是反映近期膳食状况和人体健康状况评价的客观指标,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按照每个月减少1-2kg,3-6个月减少体重5%-10%。减重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咨询营养指导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管理、血糖和体重控制方案。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kg/m²之间。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多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GI食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例为45%-60%,略低于一般健康人;以成年人为例,相当于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为200-300g。胃肠功能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选择上,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

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还能增加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平稳血糖。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预防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控制油、盐、糖,不饮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理想水平。包括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限制饮酒,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中医食养是以中医理论为基本指导,以性味较为平和的食物以及食药物质,通过“扶正”与“纠偏”,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以及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可以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而行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