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为人母、人父来说,肺炎是十分严重的,其与感冒的症状类似,但病情严重,有“5岁以下儿童头号杀手”之称。很多宝爸宝妈将肺炎与感冒相混淆,现在我们着重认识一下小儿肺炎吧。
什么是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是小儿常见的死亡原因。病因为各种不同病原菌(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植物、矿物质油、过敏),一般在上感数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听诊可闻及固定干湿啰音,严重者呈点头样呼吸、三凹征阳性、唇周发绀,还可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危及生命,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最终影响小儿生活质量。5岁以下的小儿群体免疫力降低,特别是存在基础病的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可受到抑制,在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者的物品或飞沫时,更易被感染,定植在上呼吸道,误吸或主动吸入上呼吸道的病原体至下呼吸道时,易引起肺部炎症,尤其是在幼儿园等小儿密集场所。因此预防、及早治疗小儿肺炎,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小儿肺炎与感冒的区别
小儿肺炎与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感冒不会轻易发展为肺炎,因此家长需掌握其鉴别知识,以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两者的鉴别并不难,可从“一看、二听、三摸”入手。
1.一看:①咳嗽时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较轻,痰少,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小儿肺炎有咳嗽、有痰、气喘、气促,且程度较重,多可引起呼吸困难(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②精神状态。感冒精神状态较好,可玩耍;小儿肺炎的精神状态不佳,多出现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③饮食。感冒者饮食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小儿肺炎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④睡眠。感冒者睡眠正常,而小儿肺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2.二听:肺部是否有水泡音。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水泡音,而小儿肺炎可在呼气末期会听到“咕噜”般的声音,即细小水泡音。
3.三摸:胸部痰液的震动。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痰震,小儿肺炎痰多,把手放在前胸或背部,可感觉痰随呼吸运动而震动。
小儿肺炎的应对
小儿肺炎确诊后,多会收宝宝入院,如症状较为轻微者可建议每天到门诊输液,但如门诊治疗48小时无效、高热不退、病情恶化或家庭不能提供恰当的观察和监护,或2月龄以下小儿及重症肺炎则需住院
治疗。
小儿肺炎的预防
小儿肺炎虽常见,但也不是毫无预防之法,可从传染源控制、个人预防两个方面着手。
1.传染源控制。最好不要带小儿到人多且拥挤的地方活动,家长感冒后需与小儿减少接触,或接触期间佩带口罩,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洗手。
2.个人预防。合理膳食,吃易消化、高热量和富有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软的食物最好,利于消化道的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保持口腔健康,为小儿准备专用的器具和杯子,并对家中有可能被病原菌污染的地方进行定期彻底清洗,诸如手机、玩具、门把手、冰箱把手等,发挥榜样作用,使小儿养成勤洗手的生活习惯;并适量运动,既要小儿多晒太阳,也要小儿具备较强的寒冷空气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随时给小儿增减衣物,防止伤风感冒;保持室内通风,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使空气清新,并避免受凉,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适当的湿度,冬天可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避免空气太干燥,影响痰液排出,增加呼吸困难;接种流感、水痘、肺炎链球菌、百白破、麻风腮疫苗,预防小儿肺炎,如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机,需咨询医生该如何弥补。
以上小儿肺炎知识你了解了吗?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提高警惕,促进预防,守护每个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