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为了增加大家伙对医学检验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了解,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一下。
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比如,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应,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2.尿常规。作为排泄物,尿液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尿常规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征兆。以尿酮体定性检查为例,我们都知道尿酮体是尿液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酮体是机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当糖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分解增高,酮体产生速度超过机体组织利用速度时,可出现酮血症,酮体血浓度一旦超过肾阈值,就可产生酮尿。在临床上,尿酮体定性检查,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
3.大便常规。大便常规化验一般包括粪便性状、幽门螺杆菌检测、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便颜色、粪寄生虫卵、粪便隐血试验(OBT)。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正常大便为黄色软便,而大便异常的病人可能会出现黑色或柏油样、白陶土色、果酱色、红色、绿色、米泔样便、细条样便等情况。
微生物检验和其他检验方法之间的差异有哪些?
1.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的方式主要包括有直接镜检、快速诊断、直接药敏试验以及常规检验等。在选择检验方法的时候,尽量选择简易、快速和方便的试验,因为在试验的过程中,鉴定一种细菌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没有必要逐一进行试验,只需要选择一种或者两种,达到相应的目的就可以。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选用适合的培养基,这样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同时看到几个不同的生化反应,在选择检验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其他的检验并不会专门考虑到某一种细菌的类型。
2.职责的不同。微生物检验主要负责对各种样本(如血液、尿液、体液、组织等)进行微生物学是检验,以检测和鉴定出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临床其他检验方法则更广泛地涉及到各种临床样本的检验和分析,包括血液、尿液、体液、组织、细胞等。他们使用各种化学、免疫学、生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对样本中的生化参数、肿瘤标记物、免疫指标、遗传变异等进行分析和检测。
3.工作内容的不同。微生物检验主要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如培养、染色、鉴定等,对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微生物检验主要在诊断和治疗传染病、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临床其他检验主要负责针对患者所患有的疾病的诊断,并监测疾病进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等方面的工作。
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和其他医学检验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微生物检验与其他检验方法相比检验结果更加细小,并不是针对某种疾病而是针对某种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