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头晕我们需要知道的常识
2023-10-12 17:24:28
作者:梁淑梅
作者单位:南宁市隆安县人民医院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可能是在长时间工作后,也可能是在早上起床后或猛地起身后,甚至在平时走路时也会突然出现等等,绝大多数人会以为休息不够、近期劳累或单纯认为是用脑过度引起的供血不足,休息一会就好,就没有十分重视。实际上,这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病根或许在心脏、脑血管、颈椎、耳鼻喉等等,如果没有及时处理,那么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

经常头晕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①头昏:头昏经常表现为头脑持续或阵发性昏昏沉沉的,大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以及不清醒感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头昏脑胀、头重脚轻。②眩晕:眩晕是人们出现了天旋地转的感觉,也是一种运动性幻觉,主要指的是自身没有动而感觉自己在动,或者是正常的头部运动而引起了和头部运动不相符的运动错觉。通常为病理现象,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自身在旋转,也有可能会出现摇摆不稳、跌落等现象,就如同地震一样。通常情况下,患者都不敢睁眼,也时常伴有恶心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多汗以及血压波动等症状。虽然症状比较严重,但人们的意识是清醒的。③平衡不稳感:走路时不稳,总感觉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此种情况极易跌倒。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小脑病变)或者其他躯体疾病(比如骨关节病)导致患者行走不稳,使得整个身体失去平衡,最终导致患者头晕。

引起头晕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颈椎病。由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又叫做颈性头晕。通常在旋转或屈伸头颈部以及改变体位多能引发。但要是感觉头很重、晕乎乎,就好像是压着重物一般,无法打起精神,此种头晕往往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大部分是由神经内科疾病而引起。

2.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或低血压都能引起人们头晕,高血压患者除了头晕以外,还经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以及失眠等不适症状,如果人们突然一下头晕,面红发热、头重脚轻,或经常伴有脖子发僵,首先要综合考虑是由高血压导致的。低血压患者突然站立时,还会出现头晕、眼花、腿软以及眩晕等症状,甚至还会晕厥,经常伴有无汗以及大小便障碍。

3.脑梗死。如果患者感觉到天旋地转、站不稳,有时还表现为言语不利索,意识不清、口眼歪斜以及吞咽困难,则很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征兆。

4.过度焦虑。如果人们过度焦虑,则很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紊乱而引发头晕,尤其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除了头晕以外,伴发的症状也多样化,有呼吸系统的也有心血管的,同时也有神经系统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做了各种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病因。另外,神经衰弱以及贫血等疾病也能引起头晕。鼻窦炎也是最常见的头晕原因之一,大多伴有流脓涕、鼻塞以及头痛。急性鼻窦炎经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而且头晕症状也会消失。

5.体位改变。体位多变常见于缺乏锻炼的女性,坐着或蹲着,突然站起来,患者眼前都会发黑,突然间什么都看不见了,等1至2秒后就会慢慢恢复,或者马上蹲下来此现象就会变好。这种现象往往都是自己缺乏锻炼,脑供血不能短时间满足而造成,通常并没有多大的危险,建议多多运动锻炼,切忌在改变自己的体位时一定要动作轻、慢。

6.眩晕症。眩晕症是由耳内迷路神经水肿造成的,通常情况下与脑供血不足或受凉密切相关,建议患者去神经内科专科就诊。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比如美尼尔氏病、膜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以及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等也能导致患者头晕。

经常头晕如何预防?

1.定期检查。

2.积极有效的预防是关键。①尽量少进食油腻、盐大、辛辣刺激以及过酸的食物,多进食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瓜类或豆、奶、鱼、虾等食物;②适当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③睡眠充足:保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头晕症状;④姿势正确: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减轻颈椎和腰椎的压力;⑤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头晕的症状。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为了有效缓解头晕症状,需要了解头晕的病因和护理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头晕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