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其实并不是肿瘤,而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它是颅内供血动脉在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壁的某个薄弱点逐渐膨大,形成像浆果一样的凸起。颅内动脉瘤的危害性是极高的,它由血管壁薄弱点膨出形成,因此有破裂的风险,也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那么要怎样对脑动脉瘤进行识别管理呢?
脑动脉瘤的识别
1.脑动脉瘤的症状:①压迫性症状:这是由于脑动脉瘤相邻的脑或神经结构受压迫造成的,不同部位和受累结构下的表现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果瘤体比较小,日常可能并无症状。最常见症状是眼运动神经受压导致的眼肌麻痹,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大小异常改变,也可能合并出现偏头痛。比较大的动脉瘤由于占位效应,可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出现头痛、呕吐。②出血性症状:这是动脉瘤破裂造成的,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威胁。脑动脉瘤最常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症状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然后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全身症状以及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会出现压迫性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出现。
2.脑动脉瘤的诊断:①CTA检查:CTA检查可诊断脑动脉瘤,通过检查可明确患者脑动脉瘤的大小及位置。但检查时患者不能以佩戴任何首饰,否则会对检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②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腰穿,是有一定创伤性的,检查时需在患者腰椎部位进行穿刺,吸出脑脊液进行检测,主要是检查脑脊液中是否有红细胞,对红细胞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情。③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可极为准确、清晰的看到脑动脉瘤部位的具体状况,而且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创伤,患者不会感到痛苦,准确率也较高,在临床中是比较受欢迎的。④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要将插入一根长软细管插入患者腹股沟的动脉中,这个软管可通过心脏到达大脑血管,当软管到达大脑血管时,医生要在管子里面注射造影剂。从而可通过电子屏幕对患者大脑血管的情况进行监测并诊断病症。
脑动脉瘤的管理
1.手术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法,能够彻底摘除脑动脉瘤,防止破裂、出血,但手术有很高风险。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和症状等将对手术切除是否成功产生影响。通常而言,瘤体越小、位置越容易达到,手术成功率就越高。
2.动脉栓塞术:动脉栓塞术是在脑动脉瘤内部置入栓塞材料,使瘤体闭塞,避免血液进入瘤体中,使瘤体萎缩、消失。动脉栓塞术适合瘤体较小、位置较深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应用。
3.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借助导管将治疗器械引入到动脉内部,对脑动脉瘤产生直接作用,阻塞血流,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手术适用于瘤体较小、位置较深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通常而言,其风险以及并发症要小于手术切除和动脉栓塞术。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合脑动脉瘤较小、无症状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旨在降低其生长和破裂的风险。常用药物有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ACE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