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便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中风,急性发作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损伤,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血液无法正常进入到脑组织中,损伤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患者的后遗症症状也会越轻,脑细胞受损程度也会减轻,因此脑卒中发作时如果能够提前识别脑卒中便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大脑。那么关于脑卒中识别的健康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如何自我评定脑卒中风险?
居家进行自我脑卒中风险评定可以让我们对个人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有一定认知,认识到自己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从而加强脑卒中预防。“8+2”危险评分是最为常用的评定方法,“8”主要包括三高人群、吸烟、心房颤动、肥胖、缺乏运动、存在遗传病史8类人群,“2”主要指曾经有过脑卒中发病史的患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问题的患者。如果在10项要素只占1项到2项,并且没有慢性疾病属于低危,如果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中存在1种则为中危。如果占有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存在脑卒中病史则为高危。
如何第一时间识别脑卒中?
在识别脑卒中时我们可以使用中风120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识别脑卒中,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避免错过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具体是指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如果发现脸部有明显的异常代表是脑卒中。“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发病后肢体功能会受到影响,有明显的偏瘫无力症状。“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身边有人突然有类似脑卒中的发作症状,我们可以和他进行说话,观察患者是否有言语功能异常或者口齿不清的问题。通过观察面部、肢体以及言语功能我们便可初步判断是不是脑卒中,应当第一时间拨打120,联系医院对患者进行正规治疗。医院可以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尽可能挽救患者的脑细胞,减轻脑卒中带来的损伤和影响。
脑卒中如何进行预防?
1.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脂、高油、高糖食物,应当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坚持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患者的身体脏器功能造成损伤。定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运动时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耐受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果身体素质较好可以选择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等运动,如果耐受力较低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这一类运动。上班族应当定期活动肢体,避免出现长期久坐的问题,不断调整个人的心态,避免工作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当前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熬夜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伤,影响肝脏正常排毒,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劳逸结合,不能长期熬夜。高危人群可以通过定期健康体检的方式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脑卒中发生风险。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这一类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这一类患者务必需要在生活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做好原发疾病控制,能够降低脑卒中发生概率。患者首先需要在生活中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要求和指导意见,患者不可随意调整药量和用药类型。其次,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患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高盐食物摄入量,高血脂患者应减少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则需避免食用过甜的食物。心脏疾病患者也会有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应当在服药的同时重视改善心脏功能。
脑卒中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识别脑卒中一定要尽早,我们一定要牢记脑卒中识别口诀,在危急时刻可以利用口诀挽救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生命,减轻大脑受到的损伤,避免后遗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