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术麻醉知识科普
2023-11-07 11:39:54
作者:张迁
作者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许多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采取手术治疗形式,而在手术开始之前,常常会先进行麻醉。在麻醉以后,患者的整个手术过程不会存在任何的痛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许多患者对于手术麻醉的风险以及麻醉形式存在着困扰和担忧,下面介绍一些有关手术麻醉方面的知识内容。

麻醉的形式

一般麻醉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所谓的局部麻醉,就是针对患者手术的位置或在手术位置神经的附近注射相应的麻醉药物,使患者该部位失去感知。通常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当在手术过程中存在任何不适的感觉时,可以及时的同医生沟通,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状态。局部麻醉还分为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以及局部表面麻醉等几种形式。例如,局部表面麻醉常常运用到纹眉等项目当中。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隙阻滞,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隙而产生的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而产生的硬脊膜外隙阻滞在理论上均应属于局部麻醉,但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上以及理论基础上均有其特点,我国习惯上将此二者合称为椎管内麻醉。而全身麻醉主要是借助麻醉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进行抑制,此时,患者会完全丧失意识,不会有任何的痛感存在。全身麻醉又包含了吸入性麻醉、静脉性麻醉和静脉复合吸入性麻醉等三种形式。其他还有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复合麻醉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复合应用,联合麻醉是将不同的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其目的均是发扬各自的优点,克服彼此的缺点或不足,取长补短,使麻醉易于控制,效果更完善,而副作用减少。

为什么手术麻醉前要禁饮、禁食?

许多患者发现,无论是采取局部麻醉形式,还是全身麻醉形式,都需要在麻醉手术开始前禁饮、禁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免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生呕吐或误吸等问题。患者在麻醉以后,自身保护性反射功能会丧失,此时若没有禁饮、禁食,容易出现呕吐,从而导致窒息,或呕吐物极容易被误吸到肺部,最终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的直接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常在麻醉开始前的6至8小时,要禁止食用固体性食物,麻醉前4小时开始禁饮。若患者为肠梗阻、糖尿病以及孕妇等特殊性人群,则需要结合我们的要求来确定禁饮、禁食时间。部分手术为了使患者自身的不适感得以有效减少,通常允许患者在麻醉前的2小时左右饮用少量白开水。而对于婴儿来说,其需要在麻醉前4至6小时内禁食奶粉或母乳。并在麻醉开始前的两小时左右,饮用少量的糖水或白开水。

为什么麻醉手术前需要取下贵重金属物品?

许多患者在手术麻醉开始前,我们会要求其将贵重金属物品取下,主要包括三点原因。首先,手术中会使用一些电外科设备,而金属物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若是在手术过程中佩戴金属物品,极易会造成电灼伤或烫伤的危险。其次,若佩戴的金属物品长时间被压在患者身下,极易影响到患者该处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压疮形成。最后,贵重物品容易出现遗失的情况。为避免造成经济纠纷,我们常常会要求患者取下贵重物品。

全身麻醉是否会影响记忆?

许多患者担心,在采取全麻手术后,会对自身记忆力和大脑产生影响。其实无论何种麻醉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当手术完成后患者进入到恢复期内,会因麻醉药物的影响有迟钝的表现,但该表现属于正常现象,当麻醉药物的药效完全解除后会恢复正常。同时,麻醉药物的量通常会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配制,为此,其处于安全的使用剂量范围内。

为什么手术完成后需要进入麻醉恢复室?

患者自身正常生理功能都会因麻醉和手术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前存在着较差的身体状况,且采取了全身麻醉形式,并开展了大型手术,其正常生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此类患者在手术完成后,依旧处于麻醉不醒或呼吸功能不稳定的状态下。此时,需要持续性地对患者进行监护。为此,手术完成后,需要将患者推入到麻醉恢复室内。在此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会由专业医务人员和专业的设备进行监测。若在此期间患者存在任何的异常问题,可以及时地处理,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度过术后不稳定期,使患者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手术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一个基础前提就是麻醉,由此可见麻醉对于手术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在开展手术麻醉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相关手术麻醉知识,减少对手术麻醉的误解。在手术麻醉开始前,患者需要保证麻醉准备工作的有效性,并增强对麻醉医生的信任,确保手术麻醉得以顺利完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