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和体检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操作简便快捷且成像清晰,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在宝宝生病或受伤医生建议行CT检查时,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担心辐射,怕宝宝因检查而受到伤害。对此,下面将向大家介绍CT检查,以及小儿在检查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CT检查是什么?
CT检查是现代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较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一般包括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CT是利用X线对人体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获得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CT检查能够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清晰显示器官和结构,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进行疾病诊断。
CT检查适应症广泛,全身各系统包括颅脑、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关节、心脏大血管等均可通过CT检查快速成像。CT检查扫描速度快,对出血和骨折非常敏感,适用于各项急诊检查,特别适合于快速检查因各种类型的创伤而产生内部损伤的患者。
CT有辐射吗?辐射大不大?
在进行CT检查时,使用的X线确实会产生电离辐射,而我们没有必要谈辐色变,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辐射也无处不在,辐射只有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而有研究表明,每拍一次胸片,人体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地球上生活10天所受到的辐射量。虽然CT检查的辐射量相对来说会大一些,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低剂量扫描可大大降低扫描检查的辐射量。儿童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接收到的辐射剂量约为3mSv,对局部部位进行扫描,辐射剂量就更低了,这一辐射剂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而且,在儿童进行CT检查时,医生还会根据患儿的体重等情况,调整X线剂量。因此,儿童进行CT检查是很安全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忧。
宝宝进行CT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放射科医生在进行扫描检查中会结合患儿的身高、体重,选择尽可能低剂量的扫描方案。在必须进行CT检查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减少儿童辐射。
1.做好辐射防护,在宝宝进行CT检查时,可对除检查部位的其他部位做好必要的防护,可通过穿防辐射铅衣、盖防护毯等方式进行防护,注意保护好性腺等敏感部位。
2.尽可能减少儿童接触放射线的时间,检查完成后尽早离开放射检查室,非检查时间也避免在检查室周围逗留。
3.尽可能避免重复扫描扫,指导患儿提前进行静止训练,与患儿沟通,保证其配合度。如年龄较小,可在熟睡后检查;而对于需要急查的(如小儿头部外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剂,待幼儿睡着后进行检查。扫描前,尽量摘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等,如带金属的衣物等,减少伪影对检查结果的感染。
4.检查完毕后,可以给予患儿新鲜蔬菜水果,以起到抗辐射的作用,降低检查的辐射影响。
5.在增强CT扫描中,需要注射对比剂时,应在检查完毕后留观半小时,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碘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检查结束后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
什么情况下宝宝需要进行CT检查?
当宝宝受到较大伤害,如摔伤头部,为排查出血,或突然呕吐、抽搐以及各种症状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通过CT检查来帮助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判断。而CT检查对一些疾病的诊断作用是其他检查无法取代的。如在摔伤头部时,需要行颅脑CT,以快速判断和排除颅内出血的情况。相对于MRI,颅脑CT检查时间短,是检查的首选。相比X线,CT的空间分辨率更高,能够更好地显示细小的结构;相比MRI,CT成像更快,更适用于急诊检查;而与超声检查相比,对颅脑、肺部、骨质等部位的检查,CT检查能够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而且,部分疾病需要持续地观察,必要时还需要复查CT。
总的来说,CT检查并没有很多家长想得那么可怕,在病情需要情况下,还是应该给幼儿进行CT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为幼儿提供进一步的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