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超过90%为2型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当中有得近一半没有得到诊断。了解相关的患病因素及注意事项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关健。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相关的患病因素有哪些?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担心的是糖尿病会遗传吗?担心下一代也血糖高。
据科学调查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人的亲属发病率高。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的发病率为8.33%,其亲胞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62-5.85%,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并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是以下因素已被大多数专家认可,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具备另一个条件,就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如肥胖、感染、长期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
1.糖尿病还与下列因素息息相关
(1)遗传因素:糖尿病发病具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此外,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2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
若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二代中约5%的几率会患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则子一代得糖尿病的几率较低,且通常为隔代相传。据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遗传因素占90%以上,糖尿病孪生兄弟发病概率较高。
(2)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大、突然遭受心灵创伤等等各种精神状态,会引起一系列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进而使血糖升高,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及糖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与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少、身体肥胖有较大关联。人若肥胖,脂肪在细胞积聚,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
(4)饮食因素:长期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会使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
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身体受损,可能会刺激人的胰腺,导致胰腺的功能受损,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在平时要避免经常饮酒,酗酒是诱导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另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利尿药、降压药、苯妥英钠、兴奋药等化学药物,引起葡萄糖的不耐受性,也会导致糖尿病。
(5)感染因素: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但可以使隐性糖尿病得以外显,包括肠道病毒、柯萨奇B4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等都会破坏人的胰岛细胞,使人体免疫失控,引起胰岛B细胞功能减低,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6)妊娠因素: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多次妊娠可使遗传因素较弱的人被激发而患糖尿病,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妇女经多次妊娠后,进食过多、活动过少,身体肥胖时更易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1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2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是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了解诱发糖尿病出现的病因是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早日干预糖尿病,随着现代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糖尿病治疗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着综合管理,越早干预,治疗效果就越好。
所以无论是否家人患有糖尿病,我们都要从小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油炸食品、各种甜食、甜饮料等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注意保护胰岛功能。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防止肥胖,保持乐观,心情平和,避免熬夜,及时解除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减少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