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一起了解中医六法
2023-11-23 09:41:47
作者:黄蓓
作者单位: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提到中医,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到动物、矿物均可入药,中药成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非唯一手段。从古流传至今的“中医六法”,即砭、针、灸、药、按跷、导引,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的异法方宜论记述,黄帝问岐伯:为什么一种病虽然治法不同但都能治愈。老师岐伯回答道:这是因为患者所在的地方不一样。东方是天地的生气所在,海滨傍水,盛产鱼和盐,这里的人肌理疏松,易患痈疡恶疮之类的疾病,其治疗适合用砭石,砭石的治疗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西方是天地的成气所在,多山旷野,遍地沙石,这里的人生病大都在身体内部脏腑,治病适合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北方是天地闭藏之气所在,地高陵居,风寒凛冽,这里的人脏腑寒气较重容易得气满病,治疗适合用艾灸或火针、火罐,艾灸的治疗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南方是天地常养之气所在,阳气最盛的地方,雾露之气经常聚集,这个地方的人容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等疾病,治疗适合微针针刺,九针的治疗方法是从南方传来;中土之地,地势平坦而又潮湿,适合万物生长,这里的人多患瘘弱、厥逆、寒热等病,其治疗适合导引,导引是从中土传来。

  异法方宜论提出的因时、因地、因病、因人的治疗方法,六法本不分高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效仿宇宙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能量运行规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为疾患多种多样,因此治法也跟着不同,就像食物的状态不同,就有了筷子、汤匙。每一种治法,都有它擅长的病症,也有它不擅长的病症。

  从《扁鹊见蔡桓公》我们得知,蔡桓公讳疾忌医,不愿意听扁鹊的谏言。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一言不发,夺路而去。是因为“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根据疾病所处人体部位的表里深浅,提出了烫熨、针石、汤药等几种不同的治疗手法,就是因其掌握了中医六大技法的精髓。

  中医世界观的精髓是经络理论,由经络理论推动的方法论,是中医六法。

  1.砭法。是利用砭石治疗的一种方法。古人认为,砭石是一种神奇的石头,分不同品质,有砭刀、砭针等工具。随着技术不断发展,除了砭石,还有玉石、水牛角、马骨等器具。刮痧就是砭法的一种,砭法还有刮、压、划、刺、拍、感、闻、鐹等十五种手法。

  2.针法。利用银针按照一定的角度、节律、时间在经络穴位上刺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最早的针具打磨出来的石针,之后出现了金针、银针等等。同时,针法主要应用于经络受阻;经络受阻患者常常表现为脾胃虚弱、湿气重、阳气郁滞、易产生局部的痉挛、麻痹等症状,可施微针治疗。

  3.灸法。灸是长时间炙烤的意思,利用艾叶制成艾条、艾饼、艾柱,点燃烧灼或者熏烤身上的特定部位(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4.药法。采用各种中草药,配伍服用或制成中成药、丸剂、膏剂,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对病症进行相关的治疗,也是中医最为常见,推广最多的治疗方法。

  5.按跷法。按,即用手按摩;跷,即用脚按摩。采用按摩的方法刺激身上特定的穴位和经脉治疗疾病。主要针对筋骨不在其位所造成的病痛。利用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结合正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通,促进经络疏通、活血化瘀、消除疲劳、解除病症。

  6.导引法。“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也是气功中的动功之一。借用身体的牵引变化和肢体的运动,引导元气,达到气机畅通的方法。如今可见八段锦、五禽戏、太极等都是导引术的一种。

  古代中医治疗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上六种,还包括祝由术、布气、吐纳等方法。因为医疗技术、科学文化、生产力的局限,一些古法带有比较明显的迷信色彩,因此未被沿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一些确有疗效的蕴藏丰富知识和原理的方法,如药法、针法、灸法等受到推崇。中医治病的适应症范围很广,除了能在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显示出较好效果外,还在许多疑难病上也能取得令人惊喜的疗效。所以,古代医家的治病良方,医技妙法值得被我们不断发掘,在更多的治疗领域中推广运用,为它注入新的生命,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