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肌电图——解锁患者手脚麻木之谜
2023-12-19 15:26:44
作者:谢黎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电图科

  肌电图,是一种以电法进行神经系统生理检查的检查方式,这种检查方式能够用来评估肌肉及神经的多种状态,譬如神经肌肉接头、周围神经及控制肌肉的神经细胞(也就是运动神经元)是否正常,因此在检查肌肉疼痛、麻木、萎缩及无力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临床上的肌电图检查,能够帮助诊断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也能为公众解开手脚麻木的谜团。所以此次科普就针对这方面相关内容加以阐述,希望能增加公众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

  肌电图检查是怎么回事?

  肌电图是一种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或是采用电刺激检测肌肉兴奋、神经传导等功能的检查方式,可以根据收缩的波形、波幅来判断神经源性损害或肌源性损害,在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上具有显著作用,也可以用来检测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疾病及各种肌肉疾病。而在各种疾病开展具体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肌电图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如果从相对直观的角度上尝试理解,那么肌电图检查就好比电工用电笔检测电路一样,医生是通过具体的检查仪器辨明损害的神经,并确定具体的损害类型。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肌电图)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一般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查。

  1.神经和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常用于诊断神经和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症、肌无力症、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医生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2.神经根压迫症状:肌电图检查可用于检测神经根压迫,如椎间盘突出或脊柱狭窄。这种检查有助于确定压迫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3.肌肉痉挛或抽筋:对于患有肌肉痉挛、抽筋或其他肌肉问题的患者,肌电图可以提供有关肌肉紧张和放松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症状的原因。

  4.神经损伤评估:在神经损伤的情况下,肌电图可以帮助确定神经损伤的位置和程度,提供有关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信息。

  5.运动神经元疾病: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种疾病影响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萎缩。

  6.反复肌肉收缩: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检测和评估反复肌肉收缩,这可能是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症状。

  7.麻痹性疾病:对于麻痹性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症,肌电图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肌电图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告知医生相关病史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告知医生有关个人的病史,包括已知的神经和肌肉疾病、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健康状况。

  2.不要使用乳液或油膏

  避免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使用乳液、油膏或润肤霜。这些物质可能影响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影响信号的传递。

  3.避免咖啡因和刺激物

  在检查前几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物质,因为它们可能影响肌肉的活动。

  4.穿宽松衣物

  最好穿着宽松的衣物,以便医生能够轻松访问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查的部位。通常是暴露腿、臂或其他需要检查的区域。

  5.不要使用香水或香水类产品

  避免使用香水或香水类产品,因为它们可能对检测设备产生干扰。

  6.不要剃须

  避免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剃须,因为剃须可能导致皮肤微小的创伤,影响电极的贴附。

  7.告知医生药物使用状况

  如果正在使用任何药物,尤其是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应告知医生。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8.不要紧张

  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因为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肌肉的活动。医生通常会尽力让患者感到舒适,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肌电图相关内容的科普,作为当下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患者在接受肌电图检查时更需要严格配合医嘱,以方便主治医师准确判断患者情况,并为患者匹配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一旦发现身体存在麻木无力或其他运动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检查确诊并采取医疗手段介入,来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