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蛋”痛无小事,小心谨防睾丸扭转!
2024-06-11 17:31:02
作者:阮坚
作者单位: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一天上午,前台的护士走过来并对我说:阮老师,有个急诊号,您先帮叫。我叫号以后,一对母子走进诊室,他妈妈焦急的对我说,昨晚儿子睡觉时忽然感到左侧“蛋蛋”疼痛,可以忍受,没有在意,早上起床后发现左侧“蛋蛋”肿胀,疼痛加剧,才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向学校请假,并带他我院泌尿外科急诊。

医生检查后怀疑“左侧睾丸扭转?附睾炎?”,开睾丸彩超急诊检查以明显诊断。超声检查发现: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彩色多普勒显示:左侧睾丸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确诊为左侧睾丸扭转。立即收入院急诊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睾丸扭转180°,后经手术复位、睾丸固定后,成功挽救扭转睾丸,治愈出院。

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他无疑是幸运的,他能够在6-8小时内黄金时间内告诉妈妈,妈妈警惕性也高,发现问题后及时就诊,没有延误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患者因羞涩,没有告诉父母,或患者及家长缺乏对睾丸扭转的认识和警惕性,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诊治,错过结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诊断及治疗,严重者会痛失“蛋蛋”,甚至影响生育,酿成终生不幸。

什么是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阴囊急症之一。我们知道阴囊是皮肤的一个袋状结构,它像袋子一样,里面装着睾丸、附睾、精索。精索呈条索状,内含动、静脉血管。如果我们把睾丸比作一个“瓜”,那么精索就是好比是“藤”,“瓜”与“藤”相连,且“瓜”是通过“藤”来给供应养分,如果“藤”像麻花样扭转了,那么“瓜”就会因为失去养分供给而发生枯萎、坏死。而睾丸扭转实际上是在精索与睾丸的解剖结构异常或活动度增大的基础上,睾丸沿着精索纵轴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导致睾丸的血流供应突然受阻,从而引起睾丸的缺血、缺氧、坏死。

二、什么人容易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特别是在12-18岁这一年龄段。睾丸扭转的原因通常是睾丸系膜过长,导致睾丸在阴囊内活动度过高,容易发生扭转。此外,剧烈运动、外力损伤、阴囊温度变化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睾丸扭转。因此,青少年在运动时应注意保护阴囊,避免外力损伤,同时注意保持阴囊温度稳定,预防睾丸扭转的发生。

三、为什么会发生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与解剖畸形或发育不全有关:如睾丸发育不良、睾丸鞘系膜过长、睾丸活动度过大;睾丸鞘膜过度包绕睾丸导致睾丸外后方与阴囊壁无附着点,鞘膜腔过大;睾丸下降不全或隐睾等容易发生睾丸扭转。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提睾肌随睾丸阴茎勃起而强烈收缩,从而继发睾丸扭转。少数病人在运动、外伤情况下,导致提睾肌过度活动从而诱发睾丸扭转。

四、哪些情况要考虑睾丸扭转?

突发一侧阴囊剧烈疼痛是睾丸扭转的典型症状,常在睡眠时或剧烈运动后发生,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并放射同侧下腹部及腹股沟区或大腿,可伴随恶心呕吐等,继而出现阴囊红肿,触痛明显,睾丸位置抬高或横位,这与睾丸扭转所致的精索缩短相关,也称“钟摆畸形”。

睾丸扭转有什么危害?  

睾丸扭转后精索血管闭塞可导致睾丸实质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睾丸扭转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指出,睾丸扭转后挽救睾丸的时间窗为6-8小时,6-8小时内如果患者及时就诊并及时诊断与治疗,睾丸保留率较高,一旦扭转超过这个时间,睾丸缺血、坏死则不容易被挽救,最后被迫切除的风险也增加。据研究报道,如果在扭转后4-6小时内复位,则睾丸挽救的可能性为98%;在12小时内复位,睾丸挽救的可能性为20%;扭转超过24小时复位,睾丸基本缺血坏死,睾丸挽救的可能性几乎为0。

六、什么检查方法能够诊断睾丸扭转?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睾丸扭转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无创,准确性高等优点,它在确诊睾丸扭转、鉴别其他阴囊急症特别是对急性睾丸-附睾炎具有巨大优势。

七、发生睾丸扭转如何治疗?

1.手法复位:在发病早期,如果怀疑是睾丸扭转,可以先尝试手法复位。医生会通过轻柔地旋转睾丸,将其复位到正常位置。但是,如果扭转时间过长,手法复位可能会失败。

2.手术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无法进行手法复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复位。手术方法是在阴囊切开一个小口,将扭转的精索和睾丸恢复到正常位置。如果发现有任何精索血管损伤或闭塞,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复或切除。

3.预防性固定:为了避免睾丸再次发生扭转,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预防性固定。通过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底部,可以减少睾丸的活动度,从而降低再次发生扭转的风险。

因此如果孩子莫名出现肚子痛或者阴囊痛,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或剧烈运动后,千万别麻痹大意,应及时去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及时就医及超声检查,能够争取宝贵时间,避免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