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分娩疼痛怎么缓?小妙招告诉你
2024-07-02 10:17:22
作者:刘英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医院
分娩,是每个女性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时刻,同时也是充满挑战与期待的过程。然而,对于许多准妈妈来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往往成为她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事实上,分娩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来缓解它,让分娩过程更加顺利和舒适。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分娩疼痛缓解小妙招,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分娩挑战。

一、分娩疼痛的原因与特点

在了解如何缓解分娩疼痛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分娩疼痛的原因与特点。分娩疼痛主要来源于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这是为了让胎儿能够顺利通过产道。这种疼痛通常具有逐渐增强、周期性的特点,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感也会逐渐加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分娩疼痛并不是无法忍受的。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疼痛,让分娩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二、分娩疼痛缓解小妙招

1. 拉玛泽呼吸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依据产程进展和宫缩特点灵活运用。在宫缩初期,采用平稳的胸式呼吸,以鼻孔深吸气,再由嘴慢慢吐出,帮助孕妇保持冷静。随着宫缩增强,呼吸也需相应调整,变得浅而快速,以应对宫缩带来的疼痛。到了产程的最后阶段,面对更为剧烈的宫缩,呼吸转为浅且有力,大力呼气有助于减轻痛感。整个过程中,呼吸的调整旨在帮助孕妇减轻分娩时的痛苦。

2.自由体位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采用自感舒适的体位,自由体位包括:卧、走、立、坐、跪、趴、蹲等各种姿势,一方面可以消除产妇的紧张与恐惧,提高其顺产的信心与依从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产妇的不适。另外可通过医务人员专业的体位指导加速产程进展,如侧卧可减轻腰部负担,也有助于纠正异常胎方位;半坐卧位则利用重力帮助胎儿下降,也可缓解分娩疼痛;站立姿势可以配合摇摆臀部,有助于胎儿头部下降,加速产程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每种姿势都有其独特效果,为产妇带来不同的体验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分娩姿势,不仅能减缓分娩痛苦,还能让分娩过程更加顺利。产妇应根据自身感受和医生建议,灵活调整分娩姿势。

3.按摩

分娩疼痛时,适当的按摩能够刺激产妇体内分泌和释放内啡肽,从而显著缓解准妈妈的痛苦。按摩部位可以是头部、肩膀、手臂、腰骶、臀等部位,例如百会穴、太阳穴、合谷穴、三阴交等穴位,根据按摩部位可适当配合使用精油,于双手掌心搓匀加以温热后按摩,从而使产妇感到舒缓和放松,增加产妇分娩的自信心。

4. 分娩球

分娩球是一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橡胶球,能让产妇在坐、靠时感到舒适。产妇在宫缩期间,可在分娩球上进行上、下、左、右4各方位的弹坐训练,分娩球的作用是促进胎头与宫颈贴合,促进宫口扩张和胎儿下降,还可减轻产妇会阴及腰骶部疼痛,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分娩球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分娩的舒适度,还有助于缩短产程,使分娩过程更为顺利。

5.心理调适

除了上述物理方法外,心理调适也是缓解分娩疼痛的重要手段。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对于顺利分娩至关重要。产妇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聆听音乐等方式来调整心态,减轻紧张和焦虑感。

同时,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产妇更好地应对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三、药物缓解疼痛方法

1.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采取的麻醉药物浓度低、剂量小,是剖宫产麻醉药物的1/10,可以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疼痛,且技术操作方便,起效迅速,不影响宫缩、产程进展,对胎儿安全,副作用小,是目前最有效且对母婴影响最小的分娩镇痛方式。同时,产妇始终保持清醒状态,可以如常进食进水、下地行走、自由活动,能主动配合分娩过程,显著提升了产妇的分娩体验,使其能够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经历分娩过程。

2.药物镇痛

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产妇的情况适时使用药物镇痛。如盐酸哌替啶可通过中枢性镇痛作用缓解产妇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调节宫缩频率、强度,松弛宫颈,加速产程进展。此外,药物镇痛还可以改善产妇的休息质量,帮助其储备体力以应对分娩。一般于潜伏期使用药物镇痛,经评估在胎儿出生前4小时内禁用。通过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可以优化分娩体验,提高分娩安全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