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024-07-11 14:00:57
作者:陆岩
作者单位:河池市妇幼保健院
一、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但也可能在足月儿中出现。NRDS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为了降低NRDS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二、NRD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NR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功能异常。PS是肺部表面的天然保护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部保持扩张,从而保证正常呼吸。然而,如果PS不足或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肺部无法正常扩张,影响气体交换,引发呼吸窘迫。

NRD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急促、青紫、呼气呻吟、鼻翼煽动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出现,特别是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NRDS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等,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三、NRDS的预防措施

预防NRDS的发生是降低其危害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孕期定期产检: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宫内感染等。

2.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摄入,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3. 医生评估:在新生儿出生前后,医生应该对其肺部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应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促进胎肺成熟等。

四、NRDS的早期发现及诊断

早期发现和诊断NRDS对于及时治疗和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关于NRDS早期发现和诊断的建议:

1.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家长应该在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注意是否有呼吸急促、青紫、呼气呻吟等症状。

2. 记录呼吸情况:家长可以记录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节律,以及是否有胸廓凹陷等表现。这些表现可能提示NRDS的发生。

3. 就医咨询: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NRDS。

五、NRDS的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NRDS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下是一些关于NRDS早期治疗的方法:

1. 给氧治疗:对于轻度NRDS患儿,可以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对于重度NRDS患儿,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2. 机械通气治疗:对于重度NRDS患儿,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包括常频机械通气和高频机械通气两种方式,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3. 药物治疗:除了给氧和机械通气治疗外,医生还可能会给NRDS患儿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可能会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来增加患儿的肺泡表面活性,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4. 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给予NRDS患儿一些支持治疗,如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治疗期。

六、NRDS的预后和家庭护理

NRDS的预后一般较好,大多数患儿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康复。然而,也有一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关于NRDS预后和家庭护理的建议:

1. 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家长在出院后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新生儿的恢复情况。

2. 合理喂养:新生儿在恢复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家长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3. 避免感染:新生儿在恢复期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带新生儿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4. 关注生长发育:家长应该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5. 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新生儿的呼吸道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家长应该注意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6. 心理支持:新生儿在经历NRDS后可能会感到恐惧或不安。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7. 安全防护:家长应该注意新生儿的安全防护。

七、总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为了降低NRDS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参与NRDS的防治工作,共同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