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多模式镇痛: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2024-07-11 14:02:39
作者:张燕春
作者单位:崇左市人民医院
一、引言

术后疼痛是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困扰,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术后疼痛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多模式镇痛是一种综合应用多种镇痛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的策略,旨在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本文将介绍多模式镇痛的概念、意义、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术后疼痛的生理与心理影响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对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表现为伤口疼痛和内脏疼痛。伤口疼痛通常比较剧烈,持续时间较短,而内脏疼痛则可能表现为钝痛或牵拉痛,持续时间较长。

术后疼痛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沮丧等。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更加敏感,从而影响其睡眠质量、食欲和情绪。此外,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和康复进程。

三、多模式镇痛策略及其效果

多模式镇痛是一种综合应用多种镇痛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的策略。其原则是采用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或方法的副作用。多模式镇痛可以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分散注意力等)和药物治疗方法(如口服、外用药物、注射药物等)。

多项研究表明,多模式镇痛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通过联合应用多种镇痛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疼痛,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此外,多模式镇痛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多模式镇痛的实践方法

在实践中,多模式镇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对于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手术部位周围,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2)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手术部位周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3)按摩:通过按摩手术部位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4)分散注意力:通过让患者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或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

对于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口服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口服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外用药物:使用局部外用药物涂抹在手术部位周围,如利多卡因凝胶、辣椒碱软膏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

(3)注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注射镇痛药物,如局部麻醉药、神经阻滞剂等。

针对不同手术类型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举例:   胸部手术:可以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麻醉等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可以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腹部手术: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腹腔神经丛阻滞等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可以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四肢手术:可以采用周围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等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可以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微创手术: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等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可以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5)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制定镇痛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慢性疾病病史,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一些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镇痛药物,对于这些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局部麻醉神经阻滞等镇痛方法。同时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多模式镇痛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多模式镇痛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联合应用多种镇痛方法可以提高镇痛效果。

(2)可以减少单一药物或方法的副作用。

(3)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4)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5)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2. 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与注意事项:

如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实施多模式镇痛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实施多模式镇痛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另外患者及其家属也需积极参与到镇痛方案的制定与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共同助力患者术后恢复。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