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宫颈癌、HPV、TCT有什么关系?
2024-07-11 14:09:29
作者:莫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什么是宫颈癌?  

宫颈癌是发病率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首的肿瘤,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由癌前病变逐步发展而来的,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世界约有60.4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和34.2万例死亡病例,其中我国新发病例10.97万例,死亡病例5.9万例。9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 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在宫颈细胞学筛查和 HPV DNA 检测的支持下,宫颈癌能够在发病之前被发现,这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不再局限于年纪较大的女性,年轻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宫颈癌有什么症状?  

宫颈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与慢性宫颈炎颇为相似,难以区分,尤其对于年纪较大、宫颈已萎缩的妇女,可能出现宫颈光滑的假象。随着病情加重,异常阴道流血成为显著表现。初期出血量较少,可自行停止;但至晚期,病灶扩大,可能出现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老年患者则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

此外,白带增多也是宫颈癌的常见症状,可呈白色、淡黄、血性或脓血性,伴有腥臭。晚期患者若并发感染,白带则呈恶臭或脓性。至晚期,肿瘤压迫可导致下腹痛、腰痛、尿频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消瘦、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

宫颈癌与HPV有什么关系?  

HPV,中文名称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其中,40种HPV可以感染生殖器部位,部分种类是引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高危型HPV,如HPV16和18,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较高相关;而低危型HPV则风险较低。感染HPV并不一定会导致宫颈癌,因为从感染到癌症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25-30年。在这个过程中,HPV感染可能会自行消失,或引发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因此,只有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并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在临床中,大部分的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HPV持续感染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什么是TCT?  

TCT检查,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运用先进的检测系统对宫颈细胞进行分类诊断,相较于传统的宫颈刮片检查,TCT在提高标本满意度和异常细胞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从18-20岁或初次性生活后的一到两年内开始接受细胞学检查,并每两年进行一次宫颈癌预防性检查。70岁以上的女性,若近五年内宫颈癌检查正常,可暂停检查。对于性行为较早、性伴侣多、吸烟或有高危险型HPV感染的女性,应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次数。接受子宫切除或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也应接受宫颈癌预防检查。怀孕女性可在怀孕期间进行细胞学检查,对妊娠无影响。

HPV与TCT有什么关系?  

HPV和TCT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HPV检测可以发现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而TCT检查则观察宫颈细胞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结合两项结果,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建议性生活超过3年的女性和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HPV和TCT检查。若连续两年结果正常,可间隔2-3年检查一次。留取标本时无痛感,无需紧张焦虑。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宫颈癌的防治:  

宫颈癌是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高危型HPV)、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有希望彻底根除的癌症。一级预防,指病因预防,接种HPV疫苗,高危病因预防: 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不洁性生活,远离不安全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勿多个性伴侣,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戒烟:吸烟会增加产生宫颈癌的风险,而且吸烟与 HPV 有协同作用,会促进癌变,进一步增加宫颈癌风险。为避免宫颈癌的产生,抽烟的女性朋友最好戒烟。 提高免疫 :从自身的身体状况出发,选择一些合适的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生命不休,运动不止,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力,有利于提高身体防癌抗癌的能力。 二级预防,主要是早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三级预防,早期发现并 且早期治疗。重点是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宫颈癌的预防工作很重要,女性朋友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避免宫颈癌的产生HPV 疫苗并非万能,不是对所有 HPV 亚型都有用,也不是打了疫苗就高枕无忧,肯定不会得宫颈癌。另外,疫苗接种不能替代癌症筛查,疫苗要接种,筛查也要做,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结语  

在生命的舞台上,宫颈癌是一种独特的挑战,但并非无法战胜。HPV与TCT的携手合作,让女性在防癌的道路上多了一份保障。每个女性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力量和魅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预防,宫颈癌的威胁终将被化解。让我们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