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肠炎护理:预防脱水,补充营养
2024-07-11 14:17:28
作者:黄妮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小儿肠炎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感染、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因素引起。患儿通常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小儿肠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肠炎的成因、症状及护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促进早日康复。

一、小儿肠炎的成因与症状

1. 小儿肠炎的成因

(1)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是小儿肠炎的主要病因。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菌等。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引发肠道感染。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某些食物成分可能引起肠道过敏反应,如牛奶蛋白过敏等。此外,部分孩子可能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3)抗生素使用不当:长期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道免疫力,从而引发肠炎。

2. 小儿肠炎的症状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可能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有粘液或脓血便。腹泻是小儿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呕吐:可能伴随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黄绿色胆汁。

(3)腹痛: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4)发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通常为低热。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防御反应之一。

(5)脱水症状:由于腹泻和呕吐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能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严重脱水时,孩子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二、小儿肠炎的护理方法

1. 预防脱水

(1)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通过增加喂奶次数或给予含电解质的饮料来补充水分。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尿量、口唇和皮肤状态,如果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2)合理安排饮食:在腹泻期间,适当减少进食量,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粥、面条、新鲜蔬菜等。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家长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过期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2. 补充营养

(1)维持营养均衡:在腹泻期间,孩子可能因食欲减退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家长应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适当给孩子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给孩子吃益生菌,同时适当补充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2)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腹泻改善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孩子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同时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3. 其他注意事项

(1)保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小儿肠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定期清洗玩具、餐具等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病毒滋生。同时家长在处理孩子的呕吐物或粪便时应戴手套并及时清洗双手以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非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病情。因此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勿滥用。

三、预防小儿肠炎的措施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同时家长自身也应做好榜样作用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

合理饮食: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食物新鲜、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经煮熟的食物。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此外避免过度喂养和暴饮暴食减轻肠道负担也是预防小儿肠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疫苗接种:根据医生建议及时为孩子接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以降低感染风险。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儿肠炎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此外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结语

总之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科学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肠炎至关重要。家长应了解肠炎的成因、症状及护理方法掌握预防措施降低孩子患肠炎的风险。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帮助孩子早日康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