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儿童生长发育加速的长期趋势。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显著加速的长期趋势,青少年生长发育整体提前。骨龄和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当骨龄超过生活年龄1岁及以上时称为发育提前,而骨龄落后于生活年龄1岁及以上时称为发育延迟。
什么是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就是根据骨骼发育程度估算的发育年龄,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来判断体格和生理的发育程度,对发育程度进行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将岁作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因其能体现儿童生长发育程度,是小儿骨科看诊时的基本工具。在医学上通过检测骨龄还可诊断儿童内分泌疾病或生长紊乱疾病。
在《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基础上修订的《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为充分使用手腕部X线片的放射学信息,提出了中国儿童掌指骨长度参考标准,为临床骨龄评价的同时,进行掌指骨模式特征分析。
骨龄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骨龄的观察需要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用于骨龄评价的部位较多,包括肩、肘、腕、手、骨盆、膝、踝、足部等部位,以手腕X线片最为常用。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手腕部骨骼数目较多,包含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加上尺、桡骨共29块,还有拇指内侧籽骨,都是全身骨骼发育代表性较全面的部位。因为手腕的范围小,拍摄X线片所需的X线剂量也很小,又远离人体的主要器官,使得被测试人受到的X线辐射伤害小,而且评价年龄范围涵盖了人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手腕部骨龄测定。
标准左手掌骨龄片的拍摄方法,首先左手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在同一条直线,然后将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管片距约为80CM。投照范围包括全部手指、掌部及腕关节以上3-5CM。
目前最常用于诊断骨龄的方式是与标准骨龄X线图谱相比较,观察手腕部各个骨和骨骼各发育阶段的X线特征,即成熟度标志。各腕骨骨化中心正常的出现次序,依次为头状骨、钩骨、三角骨、月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舟骨、豌豆骨。在一张手腕X片上,可能有少数骨骼发育超前或者落后,则应以片上大多数骨骼发育水平来判断。青春期和以后,着重对比骨骺端融合过程,然后参照各骨发育情况。当骨发育水平介于两张标准图谱之间时,可用最接近一张为准。这样诊断骨龄的方法既准确又直观。
骨龄检查有什么意义呢?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骨龄与其实际年龄是一致的。但在疾病状态下,骨龄与实际年龄往往不一致。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并且骨龄还能预测儿童成年后的身高。另外,骨龄对于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的监测都有重要的意义。如果骨龄超过正常范围的,往往预示着可能患有某些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通常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和及时治疗;并建议多吃含钙元素、蛋白质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适当锻炼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尽量避免过度运动与摄入过多激素药物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身高,关注孩子是否早熟或发育迟缓。做X线骨龄检查比较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判断小朋友的骨骼发育是否提前或是延迟,一方面有助于小朋友未来身高的预测,了解身高增长的潜力及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治疗;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影响骨骼正常发育的一些病症如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骨龄的判断不能绝对化,应综合考虑骨龄的变异范围以及被检查者的种族、地区、性别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