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胆道结石怎么办?ERCP来解难
2024-07-18 09:43:59
作者:温勇长
作者单位:上林县人民医院
或许我们都听说过“结石”这个词,但你知道胆道结石是什么吗?胆道结石,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胆道系统内的一种疾病。胆道,就像是我们身体内的一条“河流”,负责运输胆汁到我们的肠道中,帮助消化食物。然而,当这条“河流”中出现了“石头”——胆道结石时,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诸多不便。胆道结石主要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胆囊结石多无症状,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胆囊结石,直到体检时才发现。而胆管结石则不同,它可能会引发疼痛、黄疸等一系列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那么,面对胆道结石这一难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种名为ERCP的微创治疗技术,它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胆道结石问题的。

一、胆道结石的危害

胆道结石虽然听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石头”,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当结石阻塞胆道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导致胆道梗阻。胆道梗阻不仅会引起疼痛、黄疸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长期梗阻甚至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患有胆道结石,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二、胆道结石的诊断

胆道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当患者出现右上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时,医生可能会怀疑患者患有胆道结石。此时,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诊患者的病情。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结石的位置、大小等信息。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炎症指标等情况。

三、胆道结石的治疗

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ERCP治疗等。

1.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调整饮食、服用利胆药物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结石较大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等。这些手术需要开腹进行,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了胆道结石治疗的新选择。其中,ERCP技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微创手术之一。

3. ERCP技术——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新选择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十二指肠镜进行的微创胆道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在ERCP手术中,医生会通过患者的口腔将特制的导管插入十二指肠,然后找到胆管开口处。接着,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造影技术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结石的位置。在明确结石位置后,医生可以使用取石网篮、碎石器等工具将结石取出。

ERCP技术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优势。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ERCP手术无需开腹,创伤小,恢复快。同时,ERCP手术可以直接观察胆道系统的情况,准确判断结石的位置和数量。此外,ERCP手术还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治疗操作,如胆管狭窄扩张、胆道支架植入等。这使得ERCP手术成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胆道结石治疗方法。

四、ERCP术后的注意事项

首先,ERCP手术虽然微创且效果显著,但患者在术后仍需对饮食做出调整。术后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为主,避免过度油腻和暴饮暴食。同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减轻术后消化系统的负担。

其次,ERCP术后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复查是了解胆道系统恢复情况的重要环节,如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不适,如发热、腹痛、黄疸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手术史。通过及时的复查和医生的指导,可以确保胆道系统的健康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结论

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但只要我们及时就医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ERCP技术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胆道结石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胆道结石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