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你“盘”了吗?
2023-11-30 16:13:22
作者:卢秋李
作者单位:田东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老同学,我的女儿总说膝关节疼,之前拍片说骨头没问题,就寻思是不是生长疼,换了一家医院医生建议到放射科做磁共振(MRI)检查,报告上说是盘状半月板合并损伤。我想到老同学也是学医的,能给我解解惑吗?” 半月板是什么? 半月板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关节——膝关节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通俗点就是一个零件,主要由纤维软骨构成,它的成分类似于很多人喜欢啃的鸡脚鸭脚关节里面的那个脆脆的软骨,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周围连着一定数量的韧带把它固定住。这层薄薄的板作用可大了,我们人体在行走、运动的时候这块板就分担了一部分重力,而且它还能减震、润滑关节、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半月板是什么样? 半月板分为内侧和外侧,前角及后角,在磁共振从上往下看内侧半月板像个大写的“C”或“G”,外侧半月板像个缺个小口的大写的“O”,从侧面看像个领结,从正面看像三角形。它完美的填充在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胫骨之间。

3、盘状半月板是什么?

目前随着磁共振走入基层,盘状半月板的发现率不断增加,且好发于外侧,男女的发病比例大致相当,如果检查发现一侧有盘状半月板,大概率另一侧也会有,据统计我们国家的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还高于国外,达到3%—5%。

盘状半月板顾名思义就是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像盘状,发病原因不明确,有先天性学说,也有后天学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病理性形态,是一种发育异常。而在临床医学当中,盘状半月板属于一种少见的半月板畸形,呈盘状形态,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其分类系统是根据外侧胫骨平台覆盖程度与后方半月板胫骨附着部有没有异常情况而分型,可以把外侧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与不完全型。上面所说的两种类型均无特别明显的表现,并且膝关节在进行屈伸活动的时候,也不会发现半月板异常现象。如果一个不完全或者完全型的盘状半月板出现了撕裂情况,这就和其他半月板撕裂比较相同,包含外侧关节间隙压痛、渗出等等。

盘状半月板为什么容易受伤? 半月板的血供本身并不均匀,有些部分甚至没有血供,盘状半月板比正常半月板大,中间血供更为不足。盘状半月板本身是一种病理状态,那么附着在它周围的肌肉、韧带也可能存在异常,诱导它不能很好的完成它的本职工作。盘状半月板中间的肥厚部分特别是在运动不协调时它就可能被夹在关节中间活动不了,导致应力集中、关节里的润滑液分布不均,就更容易发生损伤,而且是严重的III级损伤——撕裂以及形成囊肿,甚至还会引起相关的软骨磨损或剥脱性骨软骨炎。在我们国家报道它的损伤发生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2.3%—100%。另外还需要知道的是,半月板损伤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它一旦破了就很难再自愈长好。这是因为半月板处于人体的白区,是不具备血液循环的,而没有血液循环供应,就没有办法愈合。 盘状半月板受伤的表现是什么? 疼痛、伸直受限是主要的、典型的表现,在行走、下蹲等活动中有被卡住的感觉,活动开后可得到适当的缓解。由于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所以多以外侧症状为主,甚至还会出现关节的交锁、弹响,邻近肌肉的萎缩。 盘状半月板需要手术吗? 很多人的盘状半月板是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做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发现的,大多数人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这时候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平时注意限制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还要加强肌肉锻炼,比如练习抬腿、负重勾腿,如果出现可耐受的疼痛,可以口服非甾体的抗炎药物,但是出现了持续的疼痛,特别是出现交锁、弹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运动,就要尽早做手术。 手术创口大吗? 目前膝关节的手术是使用专门的关节镜,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伤口只有8mm左右,具有可视性好、手术操作准确度高,对关节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少的特点,医生会根据半月板的损伤的类型及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最严重的是将其切除。 小结 随着磁共振这一高端设备走向基层,该设备的检查费用从云端来到凡间,盘状半月板这个词也开始慢慢的出现在百姓的生活视野,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更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检查,不能简单的以生长痛来治疗。半月板作为膝关节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损伤而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导致膝关节严重退变。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早已经做到对这一疾病的发现与精准治疗,可以避免引起膝关节一些相关的生理功能的危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