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HPV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眼前,并且由于病理因素影响,HPV与宫颈癌通常以并列姿态出现,导致许多人对两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以及认识误区,如下将全面分析HPV以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及其症状、治疗以及预防。
什么是宫颈癌
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子宫下部,为生理结构上承担连接宫体与阴道的作用,但不仅仅存在这一单一作用,在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子宫颈中的腺体能够分泌粘液,这种粘液能够帮助精子与卵子结合,并且在精子暂存与宫颈裂隙、隐窝等处的期间内对精子进行营养供给,保持其活性,提高受精卵形成概率,而在妊娠后,紧闭的宫颈口能够维护孕囊以及胎儿的安全与支撑,当分娩时宫颈口扩张,使胎儿通过进入软产道下段的阴道从而完成分娩。
另一方面宫颈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该类型黏膜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抗感染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炎症反应,而长期的炎症反应最终可能导致局部器质性病变,形成宫颈癌。
什么是HPV
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毒,是全球范围内感染率普遍较高的病毒种类之一,感染途径多见性传播、其他密切接触传播、母婴感染以及医源性感染,在病理表现上一般以寻常疣、扁平疣等形式存在,严重者可能造成癌变,如阴茎癌、宫颈癌、直肠癌、扁桃体癌等,具体可根据病灶部位、病理表现形式分为低危型感染以及高危型感染,其中宫颈癌属于高危型HPV感染。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一般来说,HPV的感染属于一过性感染,免疫能力较好者通常能够在感染8个月以内完成自我免疫性清除,但当感染者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病虚体弱,则可能无法完成这种自我清除,如感染时间持续超过5年以上者,则极大程度提高了癌变的可能,最终形成宫颈癌。
病理类型与症状表现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一般分为鳞癌、腺癌以及腺鳞癌三种,其中以鳞癌较为多见,腺鳞癌较少;临床症状方面,接触性出血以及阴道异常排液是较为典型的表现类型,育龄期妇女可见月经异常性增多或经期异常延长,绝经后患者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病理位置以及病变程度有所不同;此外,阴道异常排液可能伴随阴道出血或独立发生,液体性状多见米泔样或水样,血性或白色多见,根据局部组织坏死情况可能出现脓性恶臭白带;如病情持续发展、未即时干预治疗,在疾病晚期则可见泌尿系病变乃至全身继发性病变。
治疗
HPV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物理和药物治疗联合方案多见,使用激光、冷冻、电切、电灼或微波等技术将感染部位病灶组织切除,后酌情使用抗感染药物辅助控制,但需要配合患者自身调整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更好地对抗感染;而已经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则需要接受手术和化疗放疗等联合方案的治疗,手术一般为子宫全切术,将子宫广泛摘除后,根据病理结果对周围附件组织以及淋巴结进行保留或同步切除,如病情发现确诊较早,癌变范围尚可控者可酌情考虑宫颈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
考虑到HPV感染以及宫颈癌的形成对于育龄期妇女的影响以及手术预后情况,临床中一般建议适龄女性定期接受相关妇科检查筛查感染可能,并及早干预治疗,目前在预防方面已有针对HPV感染预防的疫苗,情况允许的女性建议及早接种,同时,有意识地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在性生活方面可选择避孕套的方式降低传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