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又被叫作打预防针,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种疫苗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因此,每个人出生后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疫苗,比如乙肝、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就是通过接种疫苗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大家都知道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是在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应该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疫苗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否可以接种自己想接种的疫苗,如果存在发热、过敏等情况,建议痊愈之后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在进行接种;
咨询接种单位或根据自己互联网预约的情况确定接种的时间地点以及所需要携带的证件;
要了解自己接种的疫苗后续有什么不良反应,如果是在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询问医生是否适合接种自己想接种的疫苗;
在疫苗接种的前一天应该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止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浓茶、烟、酒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
接种时穿宽松的衣服,便于接种疫苗;
如果住的地方离接种地方太远,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为时间紧张不能按时吃饭增加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用棉签轻轻按压接种部位,直到不再出血即可,接种完成后需要在接种留观室留观30分钟,避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观察结束离开时需再向医生确定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回到家后要用流动水认真冲洗双手,接种后可以洗澡,保持接种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但接种当天避免游泳,以免发生接种部位感染的情况;
接种后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寒凉以及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避免喝酒;
如果不是单次接种的疫苗,可以在接种完成后询问工作人员下一次的接种时间,谨记下次接种时间;
要多喝水,水可以稀释血液,使血液不会那么黏稠,也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加机体的排毒;
如果接种后注射的地方出现硬结,48小时内禁止热敷,可以使用冰敷,若48小时后出现红肿痛,可热敷,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感觉全身有发热的症状,但体温低于38.5℃,这时应多喝水,注意观察身体有无不适感,一般2~3天体温会自行下降,体温超过38.5℃可能是因为药物吸收不完全、感染等情况,这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看医生。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硬结的话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进行湿热敷,一般来说可以自然消退。
因为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在控制传染病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大多都会选择接种疫苗,那么在接种疫苗时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会让我们对疫苗的种类、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全面的认识,在接种疫苗时注意,就可以极大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