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哮喘的西药治疗及注意事项
2023-03-01 11:21:57
作者:高芳
作者单位:合江县人民医院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呼吸科常见的疾病类型,治疗用药方案已具有普遍共识,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药物类型以及注意事项仍需进一步考量,如下将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用药要点。
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基础用药,糖皮质激素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效果非常显著,各类哮喘相关治疗指南中,均可见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用药,其药理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生成、干扰炎症细胞活动、减少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的合成等改善气道高敏反应症状。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见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松以及地塞米松等,使用方式主要以吸入为主,口服与静脉给药为辅。在儿童患者中,一般建议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作为长期用药。在不同剂型选择上,建议选择雾化吸入混悬液ICS,无须特别配制,用法简单且见效迅速,另一方面吸入混悬液用药后多数进入消化系统,并且肝脏灭活代谢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对患儿机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使用后仍需指导患儿漱口,减少因药物在口腔内长期残留难免出现的咽喉不适等不良反应。
β2受体激动剂。根据其药理机制,主要用于舒张松弛高敏紧张的支气管哮喘,具体根据其作用效果可分为长效用药和速效用药。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普遍共识,但在患儿的临床治疗应用中,学界相关研究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其作用效果主见于中小气道,见效时间长,但起效缓慢,所以临床一般不单一使用该类药物。部分学者认为,在对中等剂量ICS吸入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中,即使将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效果仍然不理想,所以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儿用药效果与反馈、不良反应综合考虑是否使用β2受体激动剂。
胆碱受体阻滞剂。人体自身胆碱受体作用机制在于促进平滑肌收缩,所以肺部胆碱受体的存在对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不利,抗胆碱药物的应用则能够控制缓解气道平滑肌的紧张收缩,使用方式同样以吸入用药为主,用药见效迅速,但持续时间较短,所以一般用于联合用药的辅助用药选择,儿童用药需要注意口干以及面色异常潮红。
茶碱类药物。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茶碱类药物主要包括氨茶碱、多索茶碱等,由于静脉用药安全性较差,所以一般以口服用药为主,其药理机制在于抗炎以及免疫调节、拮抗内源性腺苷、磷酸二酯等紧张气道平滑肌作用,从而缓解哮喘症状,但由于其副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同时应用时间范围窄等因素,一般不建议儿童使用。
抗组胺类药物。组胺在支气管哮喘中对气道平滑肌收缩以及黏液分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所以在治疗中提高对抗组胺的重视度并用药控制,对改善哮喘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对儿童患者一般建议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其对患儿中枢抑制效果相对较小,同时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只能作为辅助用药。
硫酸镁。临床应用意在缓解喘息、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通过增加镁离子水平,与钙离子竞争降低其水平,同时镁离子参与各类酶、前列腺素以及一氧化氮合成,对于改善缺氧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使用方式主要以吸入为主,静脉用药较少,是辅助用药类型。
白三烯调节剂。在新型支气管哮喘治疗用药中,免疫治疗以及白三烯调节剂是常见类型。白三烯调节剂可分为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口服用药为主,效果全面,并且联合应用可适当减少基础用药剂量,使用定位以辅助性用药为主,不良反应少,且具有一定的预防发作效用,对儿童患者来说应用价值较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