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异同
2023-03-01 11:22:02
作者:李艳松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是因缺少胰岛素分泌而引发的高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也称之为“三高一低”,即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增多和体重减轻。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患者还会出现周身乏力、视物不清、皮肤瘙痒、反复口腔溃疡等情况,对患者眼、肾、心脏、血管、神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近年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护。患者一旦发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特点
针对糖尿病,中医、西医对其发病机制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西药降糖药物的显著特点为,药物起效时间快,作用明显。弊端在于,靶点过于单一,主要目的为降糖,有着极高的继发失效率,还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并发症、胃肠道不适、低血糖、体质量上升等,限制了其广泛发展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更为全面安全,综合性、整体性较强,作用温和持久,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血糖进行调节,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有效改善,同时提供抗氧化物,有助于改善循环障碍,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进行更好的防治。中医药降糖也存在弊端,例如降糖幅度方面较小,效果有待跟进,重复性差,今后需要大样本循证医学进行验证等。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对于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西医先对检查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主要是胰岛功能变化、血糖指标,按照血糖指标结果,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进而为患者提供适合的药物,以及对药物使用量进行有效调整,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叮嘱患者按时用药。治疗糖尿病,科学地饮食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医生给予更多关注。将医院制定的糖尿病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日常饮食中,患者要重视青菜的食用量,减少摄入机体脂肪、糖类元素,使得机体新陈代谢加速,迅速将机体的糖分排出。在西医治疗中,二甲双胍、胰岛素使用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必须长时间坚持用药,否则血糖指标会升高。
在中医领域,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医师自身积累了经验,所以治疗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一些中医,把糖尿病分为3类:胃热型、胃肠湿热型、肝胃虚寒型等。按照疾病不同的分型,选取与之对应的药物。例如,采用白虎人参汤治疗胃热型患者,吴茱萸汤治疗胃肠湿热型患者,益气聪明汤治疗脾虚中气不升患者,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热脾虚型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针对性较强,西药治疗效率较高。所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治疗糖尿病足时,分为一、二两个阶段,这个时期患者皮肤还未出现溃疡,和患者疾病分型进行结合后,对中药制剂进行合理选择,同时与常规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对于疾病的控制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针对病情在第三阶段的患者,其足部已有溃烂情况,西医主要采取抗感染、清创治疗,情况严重时,给予辅助介入治疗。除此之外,联合应用中医内服、外治法治疗,为患者提供薏苡仁、丹皮、黄芩等药物,起到清热解毒、消肿作用,对溃疡面的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同时给予白龙膏、九一丹等药物,起到解毒功效,去除患者足部溃烂后,应用生肌类药物,使得创面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侧重,结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西医治疗先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再给予中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旨在于更好地兼顾标本,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