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
2023-03-01 10:59:01
作者:丁梓华
作者单位:攸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更为常见,是人体中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部位。CT作为高密度分辨率的检查手段,可有效检查肺部真菌感染,那么CT有哪些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方法呢?

真菌在肺内的感染类型

第一,内源性感染。这种感染方式主要通过正常人口腔或者上呼吸道寄生的真菌群,并进入到患者的下呼吸道中,引发严重感染。

第二,外源性感染。此感染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呼吸时,吸入了带有真菌孢子的粉尘,从而引发肺部感染问题。

第三,继发性感染。这种感染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也存在真菌感染,在血行或淋巴系统的运行分散下,逐渐影响患者的肺部,或者肺脏相邻器官出现真菌感染而蔓延到患者肺部。

肺真菌病常见的类型与CT表现

肺真菌病常见的菌落包括肺曲霉菌病、隐球菌病、白色念珠菌病、放线菌和奴卡菌病,其中曲霉菌病在临床中最为常见。而肺曲霉菌病又可分为腐生型、过敏性支气管肺型、侵袭型,常见于免疫功能障碍的群体中。免疫功能正常者也会出现肺真菌感染,这主要是由于此类群体会直接吸入病原菌,经血行将病原菌带至肺部,导致肺部发生感染,从而导致患者发病。肺真菌病的CT表现如下:

肺炎型:CT结果显示出斑片状实变影,会对患者的肺段、肺叶产生累及影响,少数可能呈现出节段性改变,一般主要是由于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导致。

肿块/结节或空洞型:在出现炎性肿块与肺部结节时,会被纤维包膜所包围,同时会发现多处透亮区,一般主要是由于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所导致;而在肿块与结节周围会环绕着磨玻璃密度影或晕征,同时在肺组织邻近处出血也可能会出现此种现象,常见于曲霉菌感染中。

曲霉菌球型:曲霉菌球的形成包括曲菌丝和纤维黏液,二者混合而成,在患者的肺空洞处以及囊状扩张支气管内,主要展现为圆形、椭圆形。在曲霉球与囊腔的间隙处,可能会形成新月状或环形透亮影,也就是常说的空气新月征,是曲霉菌感染最为典型的一项表现。

散在小结节型:粟粒样病变,多以中下肺为主,大小不等。

胸膜炎型:病灶靠近胸膜,或者经血行传播扩散,对病人的胸膜产生侵犯所致,主要改变包括有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

不同类型曲霉菌的相应表现

腐生型肺曲霉菌病。本病症在肺内会寄生曲霉菌,常见于肺内原有空洞或空腔内,并且会逐步形成曲霉菌球,主要构成包括有菌丝、菌体等黏液以及纤维素,随着病人体位的移动而发生移动。肺内原有空腔或空洞出现肺曲霉菌,主要病症表现为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肺结核空洞、慢性肺脓肿或肺癌。经过实验室研究发现,病人血清凝集试验后大部分呈现为阳性;而CT表现为在肺内空腔及空洞内存在结节,同时也可能存在空气新月征、晕环征。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ABPA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对曲霉菌会出现变态反应,此时患者的支气管内黏液分泌逐渐增多,同时会合并菌丝,无法保障分泌物的有序排出,从而导致患者的支气管黏液出现栓塞。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哮喘病史。实验室研究发现,AB?PA病人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多,同时,血清IgE蛋白水平会随之增高;经过血清凝集实验后呈现为阳性。如果存在支气管黏液栓,经CT检查后表现为条状致密影,呈Y形、V形、指套样分布;如果黏液栓排出后,CT表现会形成支气管扩张的影像。

侵袭性曲霉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一般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患者存在的病症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艾滋病等。临床主要症状包括支气管肺炎、出血性肺栓塞;临床CT表现为患者肺内多发斑片状渗出影,同时可能融合成小叶,导致肺叶实变,又或者可能形成空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