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通过对于患者标本进行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针对性检验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对于患者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支撑。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依据。一旦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后续的检验结果必然无法真实的反映患者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检验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格外重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时间
保障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及处理效果首先需要重视标本采集时间。临床检验标本对于采集时间的要求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要求在餐前进行采集,此类采集要求主要集中在血液标本采集以及处理工作当中。患者就餐活动会对于血液成分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即为血糖水平。患者就餐后胃部消化食物的过程会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显著提升,导致血液标本无法准确反应患者血糖水平。除此以外,进行血脂检测时要进一步提升餐前采集的标准,患者需在检测前的24小时内禁止摄入高脂饮食。另一类是要求特定时间采集,此类要求主要集中于尿液标本采集工作中。患者晨尿中各类物质含量相对稳定,尿液标本能够更加准确检出具体的阳性指标。除这两类相对固定的采集时间外,不同检验任务对于最佳标本采集时间有着极大差异,例如针对细菌进行检验应当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标本采集工作,实现最佳采集效果。
标本采集方式
其次,标本采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检验标本,因此需要重视对于检验标本采集规范的要求,避免采集方式对于临床检验结果造成干扰。规范的标本采集方式对于患者采集时的身体姿态有着严格的要求,标本采集一般会要求患者执行坐姿或者卧姿,采取站立姿态进行采集的情况较少,因为站立位采集会导致血液等部分标本数据出现偏差导致无法反应患者真实情况。临床检验对于标本采集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果标本采集量不足也会影响标本处理精度。例如血常规检验标本应当按照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集静脉血2ml。在进行粪便标本采集时,应当选取包含脓血等病理内容,保障临床检验能够取得更好效果。除此以外,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会应用多种辅助工具,临床标本采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采血带。采血带应当按照具体血液检验要求确定是否使用,因此止血带会导致血液当中乳酸等指标发生改变,影响标本处理精度。
标本的运输
最后,标本采集完成以后需要送往对应的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需要对于标本运输以及存放要求进行明确,保障临床检验效果。临床检验标本运送工作应由专人完成,个别需要患者自行采集的标本可以由患者本人送至检验科。患者本人进行采集时需要重视采集容器上患者信息、检测内容的标注。在进行标本运送过程中负责人员要避免发生剧烈颠簸等可能造成标本污染或者损失的情形。临床中由于送检任务过重等因素可能导致需要对于标本进行保存,要按照不同标本的保存要求创建相应的保存环境以提升标本处理精度。例如血液标本需要在四摄氏度的恒温环境当中进行保存。标本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标本可能会在静置过程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会影响检验准确性,因此需要尽量在30分钟内完成测定,以避免影响检验精度。
综上所述,标本是临床检验活动的基础,会直接影响临床检验活动的效果,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于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以及处理工作的注意事项,避免因采集或者处理失误影响检验精度。开展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以及处理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标本采集时间要求,其次要重视标本采集方式的选取,最后要关注标本运输以及保存工作,通过注重标本采集与处理的不同环节保障临床检验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