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门诊经常会遇到病人形容自己的眼睛反复发红、有异物感、眼干,内眼角多长出一层膜,往黑眼球方向生长。其实,这种眼疾是翼状胬肉,俗称“攀睛眼”,是眼科中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本病通常多是由于患者局部球结膜受到外界刺激增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因病变的形状与昆虫的翅膀相似故而得名。那么我们美丽的眼睛为什么会被胬肉遮挡呢?它有什么危害吗?今天就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科普。
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
单眼或双眼均可出现翼状胬肉。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在眼睛鼻侧部位,少数情况下同一只眼的鼻侧和颞侧也可出现。发病早期一般无不适症状,随着胬肉向黑眼珠(角膜)表面生长,瞳孔被遮挡,视力会受到影响,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为什么会长翼状胬肉
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可能与环境和自身因素息息相关。环境因素包括风沙、紫外线、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自身因素包括熬夜、生活不规律、泪液分泌不足、过敏等。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
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长期户外工作人员劲量佩戴防护眼镜。
注意眼部卫生,眼部炎症及时治疗。
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避免熬夜,生活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
得了翼状胬肉如何治疗
没有不适症状且体积较小、发展缓慢的一般无需治疗,减少紫外线、尘土、花粉等对眼睛的刺激;若症状明显的翼状胬肉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具体治疗如下。
一、一般治疗:保持眼部卫生,消除各种不良习惯,注意休息,增加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二、药物治疗。
三、手术治疗:包括翼状胬肉移位埋藏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位术和单纯胬肉切除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具体情况,具体手术方式由眼科专业医生综合判断后选择。
四、其他治疗:包括激光治疗、B射线治疗、冷冻治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希望你我都能爱护自己的眼睛,关爱身体,远离翼状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