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人群需要做肠镜检查?多久时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会不会很疼?还有无别的办法替代?
1.结直肠癌的演变过程
结直肠癌的“前身”就是息肉,到现在为止,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由息肉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经过5-15年的时间,由小息肉→大息肉→高等级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进行演变,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上,能够及时的诊断出病灶,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便可以消除后患。
2.哪些人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在进行肿瘤筛查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分类,不管是美国的指南,还是中国的指南,都将患者分为两类: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例如,安德森肿瘤中心的筛选准则,其中的风险因子有:曾患有癌前期的结肠息肉(腺瘤);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1)一般人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指导意见是,普通人群在50多岁时可以考虑做结肠镜等结直肠癌的筛查术。如果结肠镜没有发现不正常的话,可在10年后复查。
(2)具有危险因素人群:既往有息肉的人群:如果息肉的直径大小不超过1 cm,数量不超过2个,并且是较为低危息肉,比如管状的腺瘤,可以内镜切除息肉后在5-10年再做检查。如果是3个以上的息肉,或是属于高危的息肉,最好是进行3年1次的复查。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需要在出现症状后 8~10 年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直系亲属相关人群:有一个直系亲属在 60 岁前发现结直肠癌,或者有两个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应在 40 岁或者其直系亲属发现结直肠癌时年龄减去 10 岁时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
3.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有哪些?
(1)结肠镜筛查:很多人会问“结肠镜痛苦吗?”科技日新月异,如今的结肠镜与数十年前的结肠镜有了长足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有无痛肠镜,让检查者就像打了个盹似的就可以把检查做完了。
(2)潜血试验:有没有其他的结直肠癌检查方式?确实有!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就是大便潜血检测,检测到少量的消化道出血。这种隐匿性出血有可能就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表现。所以,在做身体健康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嫌麻烦而跳过这项重要的检查。
(3)CT仿真肠镜:另外一种比较新的检查方式,就是所谓的CT仿真肠镜,是对腹部进行CT扫描后利用软件把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将影像进行3D重构,获得与结肠镜相似的影像。目前,仿真肠镜在病灶检出方面,已经不逊色于结肠镜了,并且还可以在一部分人群中同时发现肠道外的其他病变,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因为CT仿真肠镜在临床上的使用才刚刚开始,所以其筛查的周期及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如果便潜血试验和CT仿真肠镜等检查发现病灶,建议做结肠镜检查来确诊。所以现在主流观点还是推荐做结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最终还是应该听取主诊医生的意见。
4.结直肠癌如何预防?
(1)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例如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粗纤维摄入量;此外,平时多吃淡水鱼和新鲜鱼类,对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帮助。
(2)主动防治癌前病理性改变:要加强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结肠腺瘤和息肉病等进行彻底的治疗。
(3)化学预防药物:这是最近几年中大肠癌防治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部分散发性腺瘤者,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与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受体抑制剂,有益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我们的老祖宗说:“防患于未然”、“不战而降人之兵”,在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体检计划,这样,我们就能将结直肠癌扼杀在摇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