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背上打个小针!别动,你别动!”“啊,疼 ”“我好紧张!” ……在剖宫产的手术室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这种对话很多,这是术前麻醉经常面临的场景,病人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焦虑值也会不断提升。但实际上,一切都很正常,病人只是因为太过紧张,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孕妇在做手术的时候,要怎么和麻醉师合作,才能成功的做完手术?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剖宫产手术中经常用的麻醉方式是什么?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麻醉方法就是蛛网膜下腔麻醉。成年人的脊柱有四个生理曲线,分别是颈、胸、腰、骶,在椎管中有脊髓、被膜和脊神经等结构,将局麻药注射到蛛网膜下腔,对脊神经根起到刺激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也就是俗称的腰麻。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麻醉作用明确、易于掌握、麻醉剂用量少、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少等优点,能够很好地符合临床要求。
2.手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摆好体位?
在临床上,有两种常见的穿刺体位,一种是坐卧位,一种是侧卧位,你们有没有见过“油闷大虾”?是的,我们常常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如虾一样的体位”!在进行穿刺的时候,以两边髂嵴的最高处为连线,也就是与脊柱的交叉点,即在第4腰椎间,或者腰3-4棘突间。关于产妇的麻醉配合细节如下:在心电图监测下,孕妇必须弯腰摆出一个类似大虾的姿态。虽然这个动作很难,但也是必须的,毕竟一个好的姿势,是麻醉成功的关键。所以,不要担心,要消除焦虑,相信麻醉医生并与其积极配合。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弓腰摆体位,保持姿势,不要随便移动。在麻醉过程中,如果感觉到不适或者是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说出来,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乱动,直到手术结束。在注射了麻醉剂之后,其药力一般会迅速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恢复到平躺的状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麻药生效的时候,其双腿就会失去力量,无法做出任何动作。温馨提醒:在主动合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活动范围别过大,手术台非常狭窄,当心坠床!
3.在完成麻醉后需要如何配合?
在麻醉开始起效时,部分孕妇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常见的原因有俯卧位降压症候群,或是麻醉平面升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姿势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改善症状。还有一部分孕妇会因为手术室室温较低、术前消毒及麻醉之后,自主神经功能被抑制,组织区域血管膨胀,温度高,身体其他部位比较低,肢体代偿反应等会引起寒颤发抖的症状。另外,也有可能出现麻醉剂中毒,出现眼花,耳鸣,嘴唇麻木等症状。所以,孕妇在遇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害怕、大呼小叫,按照医生的指令去做。记住,一定要把自己的不适说出来,这样才能让麻醉医生做出正确的对症处理。
4.在手术中应当如何配合?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正式开始。在切皮之前,要先确定孕妇有没有疼痛感。有些母亲会说:“大夫,我怎么还不睡?我怎么还有知觉?”腰麻并不是全身麻醉,而是局部的麻醉。因此,在宝宝未出生时,母亲的头脑是清醒的,对外界事物和周围的一切都是了解的。整个过程,妇产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助产士都参与其中。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在做着一台又一台的手术,台上手术医生认真手术,台下麻醉医生、护士和助产士全程精心守护在产妇身旁,监测生命体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所以,如果孕妇只要不觉得疼痛,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安心的接受手术,等待孩子的出生。在做完这一切之后,需要的产妇由专业的麻醉医生对其进行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加强镇痛,在对孕妇进行30分钟的观察之后,如果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那么就会有一名麻醉医生和护士将产妇共同安全护送至病房,至此手术就算是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