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大多是因为交通事故、工矿事故、暴力等导致的,这一类疾病有着比较多的临床并发症,倘若没有及时地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脊柱创伤通常都是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常规开放性手术将会对病人造成比较大的创伤,所以应该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对于脊柱创伤的治疗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医学领域引进了一项新的外科技术,即微创技术,虽然当前医学界对于该项技术的定义还不够明确,但是通常都认为在治疗比较小的侵袭或者是生理干扰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治疗方式都能够达到最佳疗效。
一、微创技术的优势
微创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大势,近年来,骨科领域逐渐引进了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手术导航系统、外科手术模拟系统都逐渐被引入进来,所以使得传统的脊柱创伤理念朝着微创方向大步迈进,传统脊柱创伤治疗十分强调内固定与复位等生物力学观点,内固定需要病人承受特别大的应力,因此使得病人出现失效的危险性很大,病人对于治疗效果与手术的预后都不太满意。近年来,伴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逐渐深入,以及骨生物学、生物力学的快速发展,脊柱创伤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将微创治疗理念融入脊柱创伤病人的治疗过程当中,充分展现出了人文思想,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与此同时,病人的各项运动功能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微创技术的优势也正由此而展现,不但不会使得病损周围组织遭受太大的破坏,还能够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且手术切口比较小,能够帮助患者缩短病情恢复的时间,患者的心理效应也相对比较理想。
二、微创技术如何治疗脊柱创伤
(一)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切除是脊柱外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倘若适应证选择合适,且手术方式正确,那么将会产生比较良好的效果。传统的手术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根性疼痛,大约有5%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椎间盘再突出这一症状,且还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腰痛的情况。
以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手术指征:神经根张力明显提高,可以通过直腿抬高试验进行证实;通过保守治疗之后,如果没有任何效用,那么可能会出现持续4~6周的严重性神经根性疼痛;与病人的体征、症状等相符合的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人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其症状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但是对于存在比较严重的腰椎失稳、椎管狭窄等症状的病人而言,最好不要使用腰椎间盘切除这一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于吸烟,且其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不相符的病人而言,手术效果通常都不够理想。
(二)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 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不需要剥离与广泛牵引椎旁肌肉,通常都是取微创小入口的自然肌肉间隙进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患者出现缺血性坏死现象,能够尽可能地保留多裂肌的生理功能,所以该治疗方式对于维持脊柱稳定性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治疗方式还能够降低慢性腰酸发生的概率,对肌肉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小,手术时间较短,而且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很少,能够有效地预防切口感染,通常都是徒手进行操作,不需要使用高端的医疗设备,即便是在基层医院也可开展。
(三)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将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医疗负担,对于有过髋部骨折的病人而言,再次出现椎体骨折的风险明显要比其他人群高,且患者的病死率也有了明显的升高。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在透视环境下置入穿刺针,明确穿刺的位置是否合理。相关研究表明,让病人卧床休息,给予其止痛药,成功的概率通常都不高,尤其是对于出现后凸畸形、慢性疼痛的病人而言,治疗成功的概率则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