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积聚在肠道某个部位,进而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肠梗阻?会出现哪些症状?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肠梗阻。
肠梗阻的病因
按照肠梗阻病因分类,可分为:
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内外各种不同的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引发因素:结石、粪块、腹腔内肿瘤压迫、肠粘连等。
动力性肠梗阻。主要由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作用,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引起的肠道梗阻。
引发因素: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出血或感染。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形成血栓,以致血管栓塞,导致肠管缺血而失去正常蠕动功能,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行引起的肠梗阻。
肠梗阻的症状
腹痛、腹胀。肠道不通,会导致肠内容物积聚,造成腹胀、腹痛。肠梗阻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腹中下部,绞痛通常伴随肠鸣音。当阵发性绞痛变为持续腹痛时,应考虑发展为绞痛性肠梗阻。
呕吐。发生肠梗阻后,由于肠道堵塞,胃内容物不能向下运动,反而向上移动,从而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肠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
停止排气排便。由于肠道内容物积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自肛门排气排便。
肠梗阻的治疗
胃肠减压。患者需要停止进食,再通过留置胃管,排出胃内积聚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肠胃压力,有利于肠胃血液循环的恢复,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出现肠梗阻时,由于呕吐等症状会引起体内消化液丢失,这时就要根据人体所需要的液体量进行输液补充,后期还可能需要补钾及碱性溶液,以改善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或者肠梗阻引起肠管坏死等情况,就需要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若患者腹痛严重,还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法彻底治愈,或者先天存在的肠道畸形,就需要一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去除肠梗阻病手术:粘连松解术、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肠切开取异物。
肠切除肠吻合术:用于肠肿瘤、肠壁坏死等情况。
短路手术:适用于因肠梗阻不能简单解除或不能切除的患者,如:肿瘤广泛浸润、肠粘连成团与周围组织愈合等。
肠造口或肠外置术:适用于患者身体情况差无法进行复杂手术,又伴有急性结直肠梗阻等情况。
虽然肠梗阻不是重大疾病,但情况严重还是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习惯,平衡膳食,还要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胃肠道蠕动,减少肠梗阻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