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胃肠镜检查,大多数人都会谈“镜”色变,觉得它是一种让人受罪的检查,因为要将那么长一根管子插入胃或肛门,想想就让人害怕。但也就是这项让多数人提起来都害怕的检查,却能起到“救命”的作用。那么,胃肠镜检查有哪些?胃肠镜检查又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哪些人群需要胃肠镜检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胃肠镜检查有哪些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经口腔伸入胃中,通过管子中的内视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的部位,还可以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胃镜检查普遍被认为是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胃镜检查分为普通胃镜检查和无痛胃镜检查,区别在于无痛胃镜是采取全麻的方式,让患者在没有任何不适的状态下完成整个胃镜的检查。
适用范围:存在烧心、上腹痛、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怀疑存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确需要胃镜确定;上消化道存在异物者;体检者。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入至回肠末端,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结、直肠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等疾病。肠镜检查也分为普通肠镜和无痛肠镜检查。
适用范围:存在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如:便血、持续性便潜血检验阳性;存在下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改变等怀疑可能为结直肠疾病;钡剂灌肠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
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式,通过在内镜头端安装或经操作孔道放入的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在做胃肠镜检查的同时,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腔内黏膜表面的形态结构的病变,同时进行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管壁的层次结构、病变起源的浸润范围。还可以用于胆、胰等消化道附近器官病变情况的检查,对于一些囊肿,还可以通过超声内镜做定位穿刺活检确定其性质,方便进行诊断治疗。
适用范围:确定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胆囊及胆总管中下段良恶性病变;胰腺良恶性病变;纵膈病变、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
哪些人群需要胃肠镜检查
一是超过40岁的人群。无论男性、女性,都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二是肠胃不适人群。有腹痛、饱胀、反酸或者大便习惯与性状改变等症状,这些都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三是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平时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经常吃烧烤、腌制等食物,以及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四是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有食道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以提前至35岁进行胃肠道检查。五是体检中发现异常的人群。体检时发现大便潜血是阳性,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特别是CEA(癌胚抗原)升高,都需要尽快进行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需要向相关医生咨询,在检查前1周停药,预防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压药物,以防止检查过程中血压过高;糖尿病患者检查当天早晨暂停降糖药;胃镜检查前一天晚上8点后开始禁食,检查当天早晨不进食、不喝水;无痛胃肠镜检查者要先进行麻醉评估;肠镜检查前一日进食少渣半流饮食,遵医嘱服用导泻剂,排空肠道;检查前需要完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胃镜检查后由于咽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仍需禁食、禁水2小时;有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病患者,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不能进行检查;存在消化道穿孔、严重肠炎等有出血、穿孔等疾病不能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腹胀、呕血或黑便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