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是孕妇IgG抗体透过胎盘,结合于胎儿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并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胎儿从父亲继承了一些母亲没有的红细胞抗原,这些抗原可能受到母亲免疫抗体的攻击,从而使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出现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与合并症。母婴血型不合,其中以ABO血型系统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Kidd、Duffy、Kell等血型系统引起的HDN也有报道。HDN临床上并不少见,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母婴什么样的血型为血型不合
ABO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于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与来自母体的IgG抗A或抗B反应的结果。O型人具有抗A(B)IgG抗体的人数比B或A型人具有的抗A或抗BIgG抗体的人数明显为多,所以ABO溶血病以母亲(孕妇)为O型,新生儿(胎儿)为A型、B型或AB型的发病率为最高。RhHDN一般发生在第二胎,RhHDN多由抗D所致,即发生于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但在母亲为Rh阳性时也可发生RhHDN,主要由C、c、E、e等抗体引起,其中以抗E多见。
需要注意的是,母婴血型不合并不一定会导致溶血反应,具体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母亲体内抗体的数量和活性等。如果存在血型不合的情况,孕妇需要定期进行血型检查和监测,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保障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症状
1.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主要是因为患儿的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被迅速破坏后产生大量的游离胆红素。由于新生儿肝脏还不能合成足够的葡萄糖醛酸酶以及白蛋白来结合胆红素,从而引起胆红素在婴儿体内蓄积形成黄疸。
2.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多见。严重者组织缺氧,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3.肝脾肿大:发生严重溶血时,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ABO系统HDN较轻,Rh系统HDN肝脾肿大明显。
4.胆红素脑病:通常说的核黄疸,患儿表现为发热、嗜睡、不安、尖叫、拒乳、痉挛、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吸吮反射减低等表现。
5.水肿:胎儿可出现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心脏扩大、皮肤苍白、面部水肿畸形。这类患儿预后极差,多于出生后不久死亡。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预防。产前血型筛查:孕妇应在孕期进行血型筛查,对于夫妇ABO血型不合者,一旦确定有抗体存在,需定期检测IgG抗体效价。预防抗体产生:对于Rh阴性的孕妇,可以在孕期和分娩前使用Rh免疫球蛋白等预防性药物,以减少母亲体内产生的抗体数量。分娩及分娩后的处理:分娩时,及早钳住脐带,防止脐带血过多流入胎儿体内。留取3-5毫升脐带血,用以检测血型、胆红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
2.治疗。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即通过输血或换血的方式,替代处于加速破坏阶段的已经被致敏的红细胞,纠正贫血,防止严重缺氧及心力衰竭;减少婴儿体内红细胞抗体的量。光疗:对于轻度的新生儿溶血病,可以采用光疗的方式,通过暴露患儿皮肤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下,促进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如宝宝出现黄疸迅速加重,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吸吮困难、肤色苍黄、惊惕不安、抽搐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放任不管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追悔莫及!
总之,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综合考虑母婴血型、抗体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溶血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