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患有哮喘 可以这样运动
2023-09-05 20:59:39
作者:杨晓旭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

儿童哮喘又被称作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小儿患上支气管哮喘之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与免疫、神经、精神、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小儿哮喘表现出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属于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小儿在患上这一疾病之后,会表现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疾病,若儿童时期的哮喘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会逐步变成成人哮喘,这就直接影响儿童的肺功能,严重的情况下部分小儿会丧失体力活动能力。若急性哮喘发作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出现致命的可能性。现阶段,较多人们不够了解小儿哮喘是否可以运动,下面就是小儿哮喘相关知识的科普,希望帮助较多人们了解到相应的知识。

小儿哮喘的主要病因

小儿哮喘本身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在认为与免疫、神经、内分泌、遗传等因素相关,都会引起小儿哮喘这一疾病,导致小儿难以正常呼吸,进而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①感染性哮喘:引起这类哮喘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诱发的,在早期都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感冒症状,在这些病因因子反复刺激下,儿童会出现喘息加重的症状。②过敏性哮喘:儿童接触尘螨、霉菌、花粉等过敏因子,对儿童的气道产生一定刺激,儿童气道会产生痉挛和高反应,会引起哮喘。③药物性的哮喘:这个哮喘类型主要就是服用药物之后,出现喘息和气短的症状。④运动型哮喘:就是小儿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会引起支气管痉挛,进而出现喘息的症状。⑤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一个长期慢性的咳嗽,这个咳嗽的症状一般会超过1个月,到正规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在早晨或者运动的时候,咳嗽比较厉害。

小儿哮喘患者可做的运动

若小儿患上支气管哮喘这一疾病时,最好先到医院进行检查,使用药物控制自身的病情,在经过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下面就是小儿哮喘患者可以做的运动:①散步:若小儿患上比较严重的哮喘疾病,在平时需要适当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散步对于患上哮喘的小儿来讲很适用,还可以让小儿心情舒畅和愉悦,通过散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起到补钙的作用,长期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增加肺活量,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辅助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②慢跑:慢跑这种运动形式,可以提高儿童自身的抗病能力,有助于缓解身体中不适的症状,但是每次跑步的时间不要过长,大概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并且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放松和吐气。③骑自行车缓慢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自身人体免疫理,小儿在冬天的季节也需要到户外适当参加运动,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对部分疾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

小儿哮喘患者不适宜做的运动

其实很多剧烈的运动项目不适合患有哮喘的儿童,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病情,尽量不要让孩子进行快跑、游泳、跳绳等这一类的运动,要不小儿容易出现意外,还需要积极告诉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孩子患有哮喘,不能参与到这些运动当中。

小儿哮喘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并不是患上支气管哮喘的儿童不能进行运动,可以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取儿童适合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运动三次,儿童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部分事项,防止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下面就是哮喘儿童运动注意事项:①哮喘频繁发作的患者,不要进行运动训练,需要等到哮喘症状缓解之后,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在开始适当的运动。②在运动之前,小儿需要作15分钟的热身活动,直到身体微微发热或者出汗的时候,在开始要做的运动。③在运动前15分钟后可以预防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哮喘急性发作。④小儿在运动的时候尽量使用鼻子呼吸,减少水分和热量的丢失。⑤在参加运动的时候,必须携带相应的平喘药物,防止应急的时候找不到。⑥天气寒冷和干燥的时候,在运动的时候需要佩戴口罩或者围巾去防护口鼻,起到保暖和保湿的作用。⑦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在运动的时候需要避开花草聚集的地方,并且佩戴好防护口罩,防止吸入花粉,进而引起哮喘。⑧不要做超过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⑨需要按时使用相应的抗炎药物,控制自身气道的炎症,减少运动的时候发生哮喘的概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