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是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以及早期大肠癌。绝大部分消化道早癌没有症状,或者存在轻微症状,往往等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进入中晚期。提前了解消化道早癌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消化道早癌,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消化道早癌的症状
①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可因炎症刺激表现为吞咽时胸骨后不适感、烧灼感或者针刺感,尤其在进食粗糙食物时明显。食物通过缓慢或留滞感。下段食管癌可表现为剑突下不适感。当出现胸骨后疼痛明显、吞咽困难、呕吐、消瘦等症状,已经属于中晚期。②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没有症状或表现为早饱、轻微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少部分患者有轻微上腹痛。当患者出现长期不规律上腹痛、呕吐、解黑便、消瘦已到中晚期。③早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可能出现粪便潜血阳性。这就是为什么结直肠癌一旦发现已属中晚期的原因。一旦出现腹痛、便血、排便困难已属中晚期。以上可以看出,消化道早癌最典型的症状便是没有症状。
如何去发现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早癌起病隐匿,绝大多数的早期癌症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因此往往被忽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提到胃肠镜检查,很多人闻之变色,害怕胃肠镜检查,而常规的单位体检项目也无胃肠镜检查,并且常规的超声、CT等检查并不能发现食管、胃及结直肠早期肿瘤。
因此,一旦出现症状时,大多已经进入中晚期。消化道早癌与中晚期进展癌的预后可谓是天壤之别,大多数消化道早癌只要发现得比较及时,在内镜下即可完全切除,术后也不需要放化疗,5年的生存率在90%以上。而一旦中晚期才发现,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在30%以下,而且治疗过程花费巨大、过程亦是十分痛苦。因此,消化道早癌筛查十分必要。
1.对食管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①年龄超过40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胸骨后不适感、烧灼感或针刺感,进食哽滞感,剑突下不适感等早期食管癌症状;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食管憩室、贲门失迟缓、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或癌前病变(已病理诊断的食管上皮异型增生)⑥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肿瘤等)。
2.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①年龄超过40岁,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④有胃癌家族史;⑤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3.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①有结直肠腺瘤病史;②患有炎症性肠病;③大便潜血阳性;④有结直肠癌家族史;⑤本人有癌症史;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血吸虫病史;⑦长期精神压抑者;⑧长期吸烟、过度摄入酒精、肥胖、少活动、年龄>50岁;⑨慢性腹泻、便秘或黏液血便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者;⑩有盆腔放疗史。
消化道早癌的治疗
目前全世界的消化道早癌诊治飞速发展,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早期的消化道肿瘤,目前完全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去根治,比如径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花费少、术后不良反应少、恢复快。
消化道早癌的预防
预防消化道早癌的关键在于尽量避免危险因素,遗传因素没有办法避免,但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进行改变。在生活方式方面,主要需要做到不抽烟、少饮酒、不熬夜,多食蔬菜水果,少吃烧烤及熏制食物。环境因素方面,尽量避免接触致癌物质,达到预防目的。除此之外,平时尽量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坚持运动锻炼。
总之,消化道早癌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相关体检检查又难以发现,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及生活中,要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还需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还需要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走向另一条路,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