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生长发育健康宣教
2023-09-05 21:17:44
作者:王玉冰
作者单位:贵港市妇幼保健院

1.什么是矮小症?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2.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有哪些?

①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即可出现身材矮小,即侏儒症。病因可以是颅内肿瘤、外伤等,也有一部分是原因不明。对于这一类疾患如果不及早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其成人后最终身高仅在1.30米左右。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性早熟。③遗传因素(家族性矮小)。

3.儿童身高与父母身高的关系有多大?

一般来讲,在良好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成年身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其身高和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因此,儿童的成年身高可以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父母身高及骨龄等参数进行预测,判断一个孩子有无生长异常情况时,考虑父母身高对儿童身高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

=(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女孩成年身高(厘米)

=(父身高+母身高-13)÷2±5厘米

4.哪些运动有利于长高?

①弹跳运动。如跳绳、跳高、跑步等运动,刺激四肢长骨的软骨板快速增殖,有利于长高。伸展运动:单杠引体向上、健身操等,有助于脊椎骨、四肢长骨等拉伸,对长高有利。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游泳等。

②跳起摸高。可以往上跳且伸双手触摸预先设置的物体(例如树枝或墙上的某块砖),也可以在足球门框下吊一个球,然后跳起来用头顶球。运动时,先双脚连续跳跃10次,休息片刻后再用左脚、右脚分别单足跳跃10次,每天做2-3回。

③球类练习。经常做跳跃性的球类运动和游戏,例如:打篮球时积极抢篮板球,跳起投篮,跳起“盖帽”,打排球时多练扣球、拦网、鱼跃救球,踢足球时多做跳起顶球的动作。

④游泳。在水中尽力伸展双臂和双腿,游蛙泳和自由泳时上臂使劲前伸,游蛙泳时用力向后蹬腿。每周游泳3次。

5.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男孩9岁之前,女孩8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期提前出现,女孩体现为乳房发育、阴毛和月经出现,男孩有睾丸,阴茎增大,阴毛出现等。

6.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儿童性早熟?

女孩性早熟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乳房发育,患儿可无任何主诉不适,仅有局部胀痛或触痛,先为单侧,后可为双侧。患儿乳房增大主要为乳腺组织增大、乳核形成,同时出现乳头、乳晕逐步增大,伴色素沉着等。男孩真性性早熟的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睾丸发育,发病初始患者亦无任何主诉不适,仅表现为双侧睾丸容积增大,各大于4毫升或睾丸长径大于2.5厘米。由于睾丸体积的60%-70%是精曲小管,其发育是造成睾丸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能分泌睾酮的睾丸间质细胞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假性性早熟(或外周性性早熟)的男孩则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阴茎的增大,伴或不伴有阴毛的早现,但睾丸容积并不增大。

7.什么导致孩子性早熟?

导致假性性早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营养改善。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得到改善,疾病减少,儿童生长及发育出现加快趋势,导致性发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第二、环境污染。现在社会的工业污染增多,而且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农药污染或激素污染,这些污染残留通过皮肤或直接食用后,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诱因。第三、含激素食物。现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类当中,都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间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第四、避孕药和化妆品导致性早熟。第五、性信息。现在的社会是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

8.怎么防治性早熟?

①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尤其避免油脂多的食物,少吃甜食,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避免进食可能含有性激素的营养品和保健品,也不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②增加体育活动。尤其要加强锻炼下肢,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可选跑步、爬楼和跳绳。

③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应有八九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因为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快速生长有重要促进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