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宝宝采血前的注意事项
2023-09-05 21:18:35
作者:唐荣玲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人民医院

宝宝年龄较小,自身抵抗力比较差,所以,非常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宝宝采血操作是诊断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加精准地进行采血操作,以便准确诊断,需要了解以下宝宝采血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充足的准备。

宝宝采血的方式

①静脉采血。通俗来讲,静脉采血就是通过针管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通常采血部位是体表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头皮静脉、大隐静脉等,对于个别采血困难的宝宝,可以采股静脉和颈外静脉血。静脉采血一般要求空腹,至少4小时。对于婴幼儿来说,保持采血前3小时不吃奶即可。空腹并不是说完全禁食禁水,可以适量喝一些温开水。要求空腹的项目一般有血生化、肝功能检测、凝血功能等项目。

②末梢采血。末梢采血也叫做皮肤穿刺采血法,临床上,一般是在手指、足跟等特定部位进行穿刺,采集毛细血管血液检查,此类检查多用于血常规检。测末梢采血不要求宝宝空腹,所以,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担心。

宝宝采血前需要注意什么?

①禁食。宝宝采血前需要遵循饮食禁忌,一般要求宝宝在采血前4-6小时内禁食,这是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影响采血结果。同时,采血前避免进食过多糖分、脂肪等,否则会消耗大量血液,稀释血液,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②睡眠充足。宝宝采血前应确保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增加采血的困难度。

③水分摄入。宝宝采血前可以适量喂水,但要避免过多的水分摄入。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导致血液稀释,影响采血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检查,采血前的注意事项也不同。例如,对于微量元素检查,建议最好空腹采血,在抽血前的6个小时内不要喝水。

④注意保暖。宝宝的身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在采血过程中。保持宝宝的身体温暖非常重要,因为寒冷可能会导致宝宝紧张和不舒服。宝宝采血前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过冷或过热。过冷或过热都会引起宝宝的不适,增加采血的难度。冬季时,由于天气寒冷,更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末梢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毛细血管通畅,方便采血。在前往医院之前,确保宝宝穿了足够的衣物,例如长袖衣物和裤子,以保持身体温暖。

⑤穿着宽松衣物。宝宝在采血时需要穿宽松的衣物,以方便医生进行采血操作。紧身衣物可能会限制血液流动,使采血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选择宝宝穿着宽松的衣物非常重要。另外,宽松的衣物也可以减少宝宝对采血过程的不适感,让他们感到更加自由和舒适,并且在采血后也方便穿上。

⑥注意局部卫生。在采血之前,确保宝宝的皮肤干净和卫生非常重要。家长们可以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宝宝的手臂,以确保局部皮肤没有污垢和细菌。此外,还可以使用消毒酒精擦拭采血点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⑦安抚情绪。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在采血前,家长要尽量避免给宝宝带来任何惊吓,安抚好宝宝的情绪,以免引起宝宝的恐慌和焦虑。可以通过温柔地沟通、适时地安抚、温暖的拥抱等方式,帮助宝宝放松心情,缓解宝宝的紧张感,减轻其对采血过程的恐惧感。

⑧避免剧烈运动。采血前,家长应确保宝宝不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宝宝的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这样会增加采血的难度和疼痛感。因此,在采血前要避免让宝宝进行跑跳等激烈运动,保持宝宝的身体放松和安静。若无法避免,建议让宝宝平复休息15分钟至20分钟,再进行采血。

⑨避免服用抗生素药物。宝宝采血前一段时间内,应避免给宝宝服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会影响宝宝体内的血液成分,可能会导致采血结果的误差。如果宝宝在采血前需要服用抗生素药物,请及时向医生咨询,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采血时间或者延迟服药时间。

⑩选择合适的时间。宝宝采血应选择宝宝精神状态较好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在宝宝疲倦或饥饿时进行采血,以免增加宝宝的不适程度。

⑪注意血管选择。宝宝的血管较细小,容易受损,所以在采血时要选择技术熟练的医生或护士,以减少对宝宝的伤害。采血后,家长应继续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肿胀或其他异常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⑫保持宝宝舒适。在采血过程中,家长应确保宝宝的身体舒适,可以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或给予适量的安抚,以使宝宝感到安心和放松。

宝宝采血虽然是一项常见的检查,但是家长们仍需注意以上事项,只有在采血之前了解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宝宝安全和顺利进行采血,以便更好地帮助医生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