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夜啼 如何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
2023-09-05 21:42:11
作者:董家延
作者单位:玉林市福绵区妇幼保健院

小儿夜啼,是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长忧心忡忡。孩子在夜间哭泣、醒来,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也给家庭带来挑战。

什么是夜啼?

夜啼是指出现在夜间的啼哭不安症状,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和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身上。这种情况也被民间俗称为“夜啼郎”。典型的夜啼表现为婴儿在夜晚入睡后,突然出现啼哭,可能是哭闹一会儿后自行停止,或者持续啼哭,有时会持续整夜,但白天则相对平静,能够入睡。夜啼是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与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虽然对父母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但通常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减轻或自行解决。

你家宝宝的夜啼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6月内的小儿还不能说话,很多情况都可以引起小儿的啼哭,包括饥饿、口渴、尿布湿、过热或过冷等生理性原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在满足孩子的需求后会迅速停止啼哭。比如,衣被过冷过热孩子啼哭,在调整衣被厚薄后很快停止。然而,如果孩子的啼哭不是因为明显的生理需求,而是因为疼痛、不适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那么这可能是病理性夜啼(比如,发热、口疮、寒疝等疾病导致的啼哭)。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并及时咨询儿科医生,以明确问题的原因并寻求适当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小儿夜啼应该如何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综合性的医学体系,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在解决小儿夜啼问题方面,中医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涵盖了饮食、按摩、草药、养生等各个方面。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方法,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调理小儿夜啼的方式。

1.饮食调理。饮食在小儿夜啼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饮食习惯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生理状态。例如,过多的高糖食物可以导致快速的血糖波动,可能使孩子在夜间易醒,因为血糖水平下降。因此,日常饮食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儿童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如燕麦片、香蕉、白米饭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减轻夜间饥饿感,有助于孩子入睡并保持更长时间的深度睡眠。还可以食用一些益气补血的食物,如枸杞、红枣和鸡肉,可以增加体内能量,有助于改善睡眠。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因和辛辣食物,可能含有兴奋剂,对儿童的睡眠产生不利影响。父母应该避免在晚间提供这些食物,尤其是在儿童易疲劳的时间段。选择淡化的晚餐食谱,以促进更好的夜间休息。

2.中医草药治疗。中医强调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来促进健康。在小儿夜啼问题中,中药草药可以用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帮助儿童安稳入睡。中药草药通常被选择基于个体症状和体质,以满足每个孩子的特定需要。一些常用于调理夜啼的中药包括黄连、五味子和白术。黄连可以帮助清热解毒,适用于胃肠不适引起的夜啼。五味子则有助于镇定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不安情绪。任何中药治疗都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建议大家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建议和治疗,以确保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法,以及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医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和体质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3.按摩和穴位按压。按摩是一项古老而有效的技巧,它可以促进婴儿的放松和安静。按摩通过刺激皮肤、增加血流和释放愉悦的荷尔蒙来减轻小儿的不安情绪。家长们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按摩技巧,如使用温暖的无香料按摩油,沿着背部和四肢轻轻按摩婴儿。比如,太阳穴按摩可帮助缓解婴儿头部的紧张和不适,当然,在实践穴位按摩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正确性和安全性。

4.调整睡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十分重要,包括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家长还要关注噪音和光线,建议使用窗帘或窗帘遮光,以确保室内的舒适度,还可以选择舒适的床垫和适合孩子的床上用品。

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的建议

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如何有助于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比如确保孩子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早起,有助于调整他们的生物钟,使其更容易入睡并保持良好的睡眠。晚上还可以设置一个特别的床前故事时间,不仅有助于孩子安心入睡,还能促进家庭亲子互动。选择适合年龄的书籍,与孩子共同阅读,让他们渐渐进入梦乡。家长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帮助孩子渡过夜啼阶段。

夜啼问题通常不会立即解决,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父母应该在使用各种调理方法时保持耐心,与儿童一同度过这个阶段,并且如果需要的话,不要犹豫,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