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首次发生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如果在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那么妊娠后就不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而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是这种疾病很容易造成孕产妇感染、羊水过多、高血压等等,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那么妊娠期糖尿病应该怎么办?此次科普就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内容及护理策略加以阐述,希望能增加公众对妊娠期孕妇身体健康的重视。
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出现的?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妊娠期糖尿病是因为孕妇妊娠后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妊娠后的孕妇葡萄糖需求量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也会增加,同时又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并由此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这三方面因素也是妊娠期糖尿病出现的直接原因。而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妊娠期糖尿病还面临着另外一些诱发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孕妇因素:孕妇年龄超过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经产妇、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身材矮小、孕妇本人为低体重出生儿、多囊卵巢综合征、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家族史:孕妇本人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母系
遗传。
妊娠分娩史:孕妇有不良孕产史、不明原因的宫内死胎、流产史、巨大胎儿分娩史、大于胎龄儿分娩史、先天胎儿畸形分娩史、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
本次妊娠因素: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早期高血红蛋白、铁储备增加、孕早期反复空腹尿糖阳性、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多胎妊娠或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一般来说多数孕妇即使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在产后糖代谢异常会逐渐恢复,但也有20%-50%的患者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另外这类孕妇除了在妊娠期间更容易出现感染、羊水过多、高血压等症状之外,胎儿也较容易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系列母儿并发症,再次妊娠时糖尿病复发率高达33%-69%;如果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后代发生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应该做好哪些护理?
如果孕妇妊娠期经常出现饥饿、口渴、皮肤瘙痒、头晕等不适,血糖也高于正常值,就要怀疑是否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在前往医院就诊并确诊之后,除了要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之外,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护理。
1.生活护理。首先需要做的是定期检查血糖,一定要严密观察血糖和尿糖的变化,确诊后的整个妊娠期间应当每两周检查一次血糖,如果孕周达到32周及以上,应当每周检查一次血糖,结合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其次则是要做好健康宣教,医生需要向孕妇和家属详细讲解妊娠糖尿病的知识,避免家属或孕妇怕药物对腹中胎儿产生影响消极用药,这就需要确保孕妇及家属明白妊娠期糖尿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再次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干预,运动强度、频次及时长应结合孕妇的身体状况而定。安全且有效的运动能够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帮助孕妇降低血糖水平,对孕妇及胎儿健康是有益的。所以可以量力选择孕妇瑜伽、散步、游泳等适合孕妇的运动,但是不能在空腹或大量使用胰岛素后运动,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后是心理支持。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很容易导致孕妇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对此需要家属及护理人员帮助孕妇疏导不良情绪,了解孕妇的想法并尽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关怀与重视,帮助孕妇平静、正面面对妊娠期糖尿病,树立治愈的信心。
2.饮食护理。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孕妇日常饮食中应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取,避免孕妇孕期体重增加过快导致病情加重,整个孕期需要尽可能将体重增加量控制在10-12kg以内。另一方面则是要控制糖分的摄取,糖分、糖水及含糖量高的甜点应直接禁食,且由于主食中淀粉含糖量比较高,所以也需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在此基础上可尽量多为孕妇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能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所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当多进食一些新鲜蔬菜及水果,但需要严选低糖的品类,以实现血糖的合理控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妊娠期糖尿病虽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也可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各方面护理加以控制,对此需要孕妇在家人的帮助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并适量运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妊娠期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