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女人,请关爱您的盆底肌
2023-08-24 17:16:05
作者:梁妙红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

盆底肌就是封闭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它像一张弹簧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将耻骨、尾椎骨等连接在一起。这组肌肉群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口的周围,起到支撑盆腔和腹腔器官的作用,协同作用于膀胱、直肠和性功能,有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功能作用。

妊娠、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随着子宫月份的增大,腹部的压力非常大,腹部的重力作用形成的慢性牵拉作用,造成盆底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肌支撑力减弱,盆腔内器官有发生脱垂的风险。

女性在足月分娩时,盆底受到胎头挤压,盆底肌肉扩张,拉伸延长,结缔组织间发生分离和去神经改变,及其他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损伤的原因,如难产、器械助产等,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致压力性尿失禁。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导致的阴部神经和肛提肌机械性损伤,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

盆底肌功能受损有什么临床表现

盆底肌受损严重可造成膀胱膨出、尿道膨出、子宫脱垂、小肠膨出、大肠膨出、阴道脱垂。多数诱因是分娩损伤、各种增加腹压(如咳嗽、提重物、大笑、运动、便秘)等情况,致使上述器官发生单发或并发脱垂的现象。另外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身体肥胖,都会引起各种肌肉自然松弛,从而导致盆底肌支撑力下降。患者会明显感觉盆腔器官压迫阴道壁,腹部有下坠感、下腰部疼痛,感觉下腹部有拉扯感。如发生膀胱膨出的患者,严重时不能够排空膀胱或小便失禁、漏尿,不能正常排便。产后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盆腔脏器脱垂症状逐渐明显。因此监测、评估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是预防、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首选。

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

产后恶露干净后或42天回访,是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已育和30岁以上女性,更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盆底肌康复治疗适应

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盆底肌肉锻炼,各种尿失禁、尿储留,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性交疼痛者,反复阴道炎、非急性期尿路感染、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在做盆腔手术前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

盆底肌松弛通过什么方式治疗呢?

1.

:严重盆底肌松弛需要进行全盆重建手术。

2.

:指导产后妇女每天坚持做提肛运动,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每次锻炼时间5-10分钟左右。提肛运动的时间选择在晚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做提肛运动50次,大、小便后、性生活后紧接着做提肛运动16次,做重体力工作时也要注意有意识地做提肛运动。提肛运动,利于会阴部肌肉收缩紧致,盆腔静脉回流通畅,改善阴道松弛、尿失禁等症状,有利于产后产妇康复,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借助盆底肌康复治疗仪治疗:

1.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哑铃型号,有计划地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将阴道哑铃置于阴道内,做阴道、肛门收缩运动,每次收缩3-5秒,然后放松,休息5秒,主要用于盆底肌肉松弛的人群,利用重力作用的原理,训练者为了控制康复器(阴道哑铃)在阴道内的运动,必须要正确的收缩,随着哑铃往上往里移动并用力夹住、放松,盆底肌肉得到了锻炼,肌力增强,使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协调性得到改善。

2.

通过制定个体化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方法,激活盆底肌,恢复受损的肌肉筋膜张力,使盆底肌肉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松弛、子宫脱垂等盆底障碍性疾病,能够改善尿频、尿失禁、漏尿等症状,阴道紧致还可以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增加夫妻感情,提升幸福感。

3.

①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晚期产后出血,禁止进行相关的阴道内器械康复治疗,增加阴道内出血量,甚至发生感染。②有生殖系统炎症、盆腔炎、泌尿系统炎症不建议做盆底康复治疗,有可能加重炎症病情,甚至引起炎症扩散导致全身感染的严重后果。③手术疤痕裂开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痴呆)患者、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胸部装有同步心脏起搏器者,不可以做盆底康复电刺激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